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天津新闻

甲骨收藏家王襄(图)

时间:2017-05-13

百年和平 家国情怀

王襄的书法作品以篆书、甲骨见长

  天津北方网讯:我的爷爷王襄,字纶阁,号符斋,又号室,1876年生于天津城厢内二道街张洚水胡同(贡院胡同)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7岁读私塾,18岁至22岁师从王守恂、李桐庵学“举业”,23岁入县学。1906年考入清农工商部高等实业学堂,选修矿科。1910年毕业后奖给举人,授补用知县、分省河南。1911年秋,奉派赴河南开封候补,但因“目击官场龌龊情况”,“绝意仕途”返津。

  1898年,河南安阳农民收获花生时,挖掘出一批刻有符号的龟甲兽骨,不知为何物,闻讯赶来的潍县古董商范寿轩,也因不识其价值而未敢收购。同年11月,他到天津的爷爷家中兜售古董,详细讲述了龟甲兽骨的形状和上面的符号,但并没有透露出土的翔实地点,当时来王家作客的书法家、学者孟广慧听后推测认为,这些龟甲兽骨很可能是古代的“简册”,即为一种古老的文字。于是,他们撺掇范寿轩尽快收购一些,来津出售。

  1899年秋季,范寿轩带着收购的龟甲兽骨再次来津,邀请爷爷和孟广慧等人前往城西门外的马家店寓所观赏、选购,这是我国学者第一次见到甲骨。他们轻轻拂去甲骨上的泥土,经过反复细致的研究,最终一致断定,甲骨上刻画的符号就是古代的文字!范寿轩以一个职业古董商的敏锐嗅觉,立即从爷爷与孟广慧的对话和兴奋的表情上了解到这些甲骨上的文字非同一般。于是,当谈及价钱时,范寿轩提出大块甲骨按一个字一两银子的价格出售。爷爷与孟广慧都是穷书生,哪有这么大笔的银子呢?爷爷仅挑选了其中的一些零星小片,而孟广慧则因刚刚收到亲友资助的一笔旅游费,买的稍多一些。多半大片、字多的甲骨,终因他俩财力不足,而只得眼睁睁地让范带走了。随后,范将剩余的甲骨带到北京,尽数卖给了国子监祭酒王懿荣。由于王懿荣当时的名气很大,因此,许多人都认为是王懿荣最早发现的甲骨文,而爷爷和孟广慧则被世人忽略了。

  至1917年,爷爷前后共7次收购甲骨四千余片,其中有不少珍品,在当今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关月食的记录仅有6条,而刻有干支的则仅有2条,爷爷的收藏中就有两条关于日食、月食记录的甲骨。一是武乙时有关月食的天象记录。是一片殷商武丁王时期的刻辞,为牛肋骨,其背面刻写有:“旬壬申月夕之食”七个甲骨文字。这条甲骨卜辞记述了三千多年前的一次天文现象,即记载公元前1189年10月25日癸酉晨前4时,月亮发生的初亏现象,是世界上对月食最早的完整记录之一。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视为地舆定年最确切的依据,科学价值极高。二是武乙文丁时日食、月食的天象记录,是目前甲骨文中唯一能见到的日、月交食的完整原始记录。这也是一片牛肋骨,其背面刻写有“癸酉贞,日夕又食,佳若……”两行共18个字。

  1900年秋,爷爷开始整理所藏甲骨,6年后编辑成书《贞卜文临本》3册,共收录564片甲骨,以后又录存各家甲骨著述,扩为5册,收录甲骨共达664片。这在甲骨学初创、甲骨文专著寥寥无几时期,显得尤为珍贵和重要。1918年,爷爷完成了《室殷契类纂》一书的写作,1920年年底由河北第一博物院出版,本书《正编》14卷(所识之字873字,重文2110字,共计2983字),《附编》1卷(合文243字,重者98字),《存疑》14卷(难于确认1852字),《待考》1卷(142字)。在编排上,采用近代字典的编排方法,在每个字下面,加以注释、考订,并引用甲骨文的原句进行举例。实际上,此书就是一部早期的甲骨文字典。

  抗战胜利后,北平来熏阁、藻玉堂等文博、书店老板,趁机介绍了几拨人来津,许以重金购买爷爷所藏甲骨,纠缠了一个多月,当爷爷得知他们是一些教会院校的人员后,便婉言拒绝了。后来,又有学者从美国来信求购甲骨,爷爷仍不为所动,一笑置之,表现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民族气节。他说:“甲骨是祖国的瑰宝,现在没有新的发现,将来也不会发现很多,卖给那些大学,都是外国建立的,将来也会流失异邦,等到中国人想研究就困难了。”

  爷爷视甲骨如生命,珍藏的甲骨虽几经劫难,终因他有一颗忠于祖国、热爱文物之心,而被完整地保留下来。为了表达自己对新中国的一腔热忱,为了传承甲骨文研究事业,1953年,他毅然将自己以毕生精力搜购、珍藏的甲骨全部献给了国家,珍藏于天津博物馆。1959年,他又将全部甲骨拓片赠予《甲骨文合集》编辑部。

2004年,王襄之孙王成在天津文联举办的津门书坛十家展览会上留影。

  1953年,爷爷出任天津文史馆馆长,市政府给他配了专车。那时我在天津一中上学,周末就住在爷爷家。周一早晨上学时,想搭乘他的车去学校,可爷爷不让。他说,这是国家为了我的工作方便配的车,你不能坐。爷爷一生俭朴,我跟爷爷一起生活了近二十年,每天的早点经常是烤馒头片,抹上炼制好的猪油,加上一碗豆浆。他每年基本上就是一两身衣服,天热时一身白色洋布单衣,天凉时一身黑色棉衣,脚下一年四季都是一双布鞋,有时,冬天穿一双加了棉布面的草鞋。爷爷重视教育、酷爱读书,在他的影响下,我们几代人都在教育文化事业单位工作,踏踏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

王襄故居(今和平区睦南道睦南里)

  1957年9月,爷爷从老厢城东门内大刘家胡同14号迁至和平区睦南道睦南里。1965年1月31日,病逝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享年90岁。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题写了墓碑“殷墟文字研究专家王襄同志之墓”。不久,爸爸、叔叔他们遵照爷爷的遗嘱,将珍藏的所有文物、手稿、专著、图书、碑拓、印章、字画等,全部捐献给了国家。(王成口述周利成整理)

  • 上一篇:津洽会12日开幕 分三大板块(组图)
  • 下一篇:舅舅百岁之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