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总量和知识更新频率都在不断提升。于是这种强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了知识服务转型,知识获取随着科技的进步渗透在各种时间、空间之中,知识服务市场延伸出了更广阔的领域,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场景化知识服务让学习有趣有效
在不久前举行的“国家知识服务高端论坛”上,原国家新闻出版总局数字出版司副司长冯宏声谈道,在以出版为主的内容行业,如何借助新的动能来实现内容供应走向精细化,这是当前出版业的问题。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出版合作中心总经理李宁,在展望知识服务市场时,谈到了几个最新发生的场景应用,在这些场景中,知识服务借助人工智能的帮助,已经从你教我学的单一模式,变化成为多元互动的高效模式。
第一个案例:一位服装设计师,他最近比较头疼,他在做与服饰文化相关的logo设计。以往,他用“logo设计”这样的关键词在搜索引擎进行检索,而搜索引擎往往会反馈给他一些与服饰文化设计相关的关键字,他还要用很长时间想哪些跟我有关系,哪些没有关系。而如今,有了一系列知识服务产品,专家在后台去做很多知识的重新梳理,重新生成知识图谱,并告诉用户“你不知道的东西应该是什么样子”,或者说可以供你借鉴的内容是什么样子。这时,设计师使用这种知识服务的数据库以后,后台会用语义分析的方式进行初步判断,呈现出来与这个事情相关的服饰款式、服装的图文、服装的样式,还有与服装相配的头饰,也会把这个库以前曾经设计出来的成品展现出来,供用户进行判断,进行参考。
第二个案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随着大家生活水平提高,在旅游的时候,人们对旅游地知识的渴求会急增,真的想要知道这个地方曾经发生了什么事,有哪些历史典故。比如曹雪芹故居,在全国有三处,游客拿出一部手机,拍一些照片,根据拍摄的位置和拍摄的角度,旅游知识服务平台就会判断出这个地方是哪一个曹雪芹故居。来到这里,平台会主动推送曹雪芹的相关背景知识,比如历史人物关系、作品等。
第三个案例:一名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三国的相关历史,老师的作业是排演有关三国的小短剧。这名学生想扮演诸葛亮,但是他学习的内容都是从书本上来的,不知道应该怎么扮演。这个时候,他在一个知识库搜索诸葛亮,知识库会告诉他诸葛亮的名字是什么,历史背景是什么,当时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用很多非常直观的元素告诉他应该怎么穿着打扮,同时提醒他在穿衣服的时候交领右打,后面可能还会附带服装道具的购买链接。
在今天,为什么很多人觉得没有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因为我们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所以,很多知识服务产品的功能,就是很讨巧地把专业的内容和大家生活中感兴趣的一些方向做结合,这也给知识服务产业提供了更多的出口。
李宁坦言:小的时候听电台,有讲座,上课去听老师讲课,这个就是知识服务,它不是新的概念,现在媒体大肆宣传报道,好像知识服务刚刚来临一样,其实并不是这样。如果以前我们得到的收音机、老师的授课是一种知识的传播,那么今天更加强调的是一种服务,服务的本质是能让用户真正地参与到里边去,让用户有交互感,让用户用脚选择我想要用什么样的服务。在这种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兴起的时候,我们发现用户更多是想要自己作主。我们现在的知识服务可以是与一些应用场景做一个交集,不光有知识点的提出,还有可能形成商业交易这样一个步骤,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这才叫做服务,这样才会给用户提供后续持续的服务价值。
应用人工智能
增强服务活力
当下,人工智能的身影逐渐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微软智慧云行业拓展总监刘彬,梳理了人工智能在知识服务领域里的一些应用:
现在大家都谈到人工智能,在我看来其实人工智能有几个关键点。第一个是底层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都是要有一套算法和机制,能够大量收集信息并做机器人培训,使得机器人越来越智能。在大数据平台之上就是相关的模块,几个模块组合起来,就会变成很像样的产品,这个不复杂,复杂的是能够针对你的业务场景做有针对性的数据的投入,然后进行训练,比如视频分析、人脸分析、语言识别等。
我们利用人工智能已经能实现内容检索编目,大到电视台、新华社这样大的机构,小到具体的平台,可以实现实时内容检索、打标签,甚至内容的过滤、识别。在很多视频网站里边,那些短的视频,有日语、葡萄牙语等小语种。怎么可能所有视频都有人专门做字幕呢?实际上,只需要应用人工智能的翻译模块,大致模糊地翻译,翻译准确率能达到百分之七八十,但是不至于让观众什么都看不懂。
机器人小冰,已经非常有名了,实际上它就是通过各种不同模块组合起来的,它可以变成一个节目播报员,可以做主持人,它还会唱歌、写诗、处理诗集,它甚至可以做情感性的聊天。这是当前人工智能比较高层次的体现,实际上小冰的很多功能就是知识服务领域的内容。未来,这些模块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与应用方式,就可以扩展更多知识服务市场,比如最基础的陪伴型机器人、教育型机器人等。
此外,目前还可以借助云平台实现全球舆情洞察,可以设置关键字或者关键词,对全球的数据进行搜索,此外,有数据之后可以做市场化营销手段的升级,一个是统计生产方面的行业数据,另外是市场上的、用户的数据,用它进行行为分析,包括喜好分析。
在谈到人工智能对知识服务的影响时,李宁表示:我们想象未来的服务体系应该包含这样几个角色,第一个就是我们说的核心技术,涵盖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还有未来各种想象不到的技术,有可能模仿百度的AI,开放AI平台,促使更多的行业进来。第二个,除了底层的开发,还有中间的公司为更多的行业提供更精细的知识服务。第三,我们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获取小的应用工具或者技术产品。
区块链搭建信任平台
加速图书出版业发展
图书是古老的知识获取方式,随着科技的进步,这种传统的知识服务行业,又产生了哪些变化呢?
在谈到图书出版业的发展时,首都版权产业联盟常务副秘书长宣宏量认为:区块链是一个技术体系,有一个六层的模型,在最底层是数据层,依次是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应用层。我们如何理解其价值是行业理解区块链的抓手。价值的基础是共识,这是第一个核心。在区块链这个技术上,人们可以达成机器共识,即对机器的信任,对算法的信任,从而建立共识。它的核心在于不断提高共识的效率,降低共识的成本,人类社会共识代价太大的话会影响到整个交易的效率,影响到整个体系的建立。所以通过机器的信任,建立了一种新的共识,这个是区块链在价值互联网时代里边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区块链技术一定会让图书出版领域有质的变化,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它在行业应用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什么?可以分为两个场景:一个场景是区块链用于图书的出版,另一个场景是用于打击非法出版物。
那么,区块链如何运用到图书出版当中呢?这里有五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就是确定数字资产,也就是图书版权资产。其实每本书都是一个独立的图书版权的资产,这个资产是可以数字化的,因为版权本身是可以数字化的。第二个步骤,锁定目标群体,在我们的出版生态当中,哪些角色要加入到这个区块链的领域,是出版社自己在设计体系的时候要知道的。第三个步骤就是设计它的通证体系。第四个步骤是构建共识机制。让哪些群体进入到共识群体是我们出版社在设计一个区块链出版的时候需要明确的。第五个步骤是确定交易平台。
第二个场景,区块链技术如何应用到打击非法出版物上面,有这样一些办法:第一点是出版信息上链即公示,因为信息不透明,在各个平台上消费者很难全面掌握这些信息,但是一旦把这些信息上传到一个“公链”上,就可以达到公示的作用。上链和上网区别在于,上链是使得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受到保障,而且互联网的特性是太分散,区块链的特性是数据的集中。第二点,开放式查证举报平台,查证的过程就是验货的过程。基于区块链技术,是很容易去构建这样的一个应用场景的。
在展望出版行业未来时,宣宏量最后总结,对于出版社来讲,今后可能会看到这样的一个前景,有大量的作者成为区块链的作者,有大量的出版社用区块链的方式进行出版,对于印厂和发行商来讲都将实现区块链化,区块链重构了我们的出版生态,让整个出版不再受制于各种新技术制约,也会给出版社带来非常好的历史机遇。(津云新闻编辑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