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如今,订外卖已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需求,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达2.95亿。根据媒体测算,我国每天卖出的外卖数量已达数千万份。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商家数量也与日俱增,其中相当数量是小店铺、小餐馆,接踵而来的便是外卖质量问题,那些不时出现的各种黑作坊新闻看得人心惊胆战,如何让消费者吃到一份放心的外卖已成了摆在管理者面前的新课题。
作为天津市传统的商业中心,和平区辖区内餐饮商户多达3600余家,其中半数为小餐馆,且绝大部分都有外卖业务。曾经,这一份小饭盒里的安全也是和平区市场监管局的难题,为了破解这个难题,和平区想了新办法,花了大力气。
(午餐时间开始前,多位送餐员已等在餐馆外准备接单)
治理“三小”一月关停136户
近几个月,和平区正在为迎接“国家卫生区”复审而积极准备,其中整治“小食杂店、小餐饮、小食品加工作坊”被列为工作重点。
和平区商业区多,老旧小区也多,南市食品街、五爱里及总医院周边、小白楼五号地、同安道这些繁华地段小门脸一间挨着一间,一贯都是治理重点,而金街附近的“两哈两河”(哈密道、哈尔滨到、河南路、河北路)区域,因复杂的周边环境和庞大的客流量,更是直接被创卫评审专家称为“老大难”。
但经过近1个月的整治,和平区的食品经营环境、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和平区全区食品销售、餐饮经营户及备案摊贩累计近6000户,经过近一个月的集中整治,规范达标4900余户,整改485户,关停136户。目前‘三小’整改尚无明确期限,我们会加快进度,什么时候都整改完了,什么时候工作告一段落。”和平区市场监管局食品监督管理科科长张杰说。
“搬家式装修”打开突破口
卫生达标是“三小”整治的核心,但对于一部分设施陈旧、基础条件较差的“三小”来说,因为要整改的项目太多,反而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针对这部分商户,和平区市场监管局想出了个新办法——搬家式装修。简单来说就是暂停营业,在职能部门的指导下按照要求进行装修,实现全面提升。这个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做到一步到位,但实施起来阻力不小。
2017年5月,南市街市场监管所所长马士 接到调令,任命他为劝业场街市场监管所所长,这份平调的任命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马士 打开“三小”搬家式清整、装修式改造的局面。
上任后,马士 首先开始走访,明着是在了解商户态度,实则是在找人。28年的基层工作经验让他练就了独到的识人本领,他在寻找一个人,一个可以说服、可以树为标杆的开明老板,3个月后,他锁定了河北路上的一家米线店老板张加丽。“我当初一进张大姐的店就觉得,张大姐是个干净人,而且通情达理,这样的人可以做工作。”马士 说。
但张大姐一开始并不愿意当这个“先锋模范”。“去年夏天,马所长第一次来到我的店里,说来说去说到让我闭店整体装修升级,我当场就拒绝了,装修要花不少钱,十多个工人不能辞退,工资照付,房租也一分不少,我的损失太大了。”张大姐说。
(张大姐和马士 交流经营情况)
马士 并不气馁,三天两头地来店里找张大姐,不管聊什么内容,最后都会绕回装修提升上,几个月后,张大姐终于同意了,“马所长不知来了多少趟,三伏天,他和同事每次来都一身大汗,我是看他们太不容易了。”
今年夏天,张大姐的米线店装修完成重新开张,店内环境更加整洁舒适,后厨有了明确的分区。“后厨的分区是所里帮我出的图纸,我们以前的后厨就只有外面那一间,空间小到工人们经常胳膊碰胳膊,这一次提升改造,我听从所里建议,把一间可以摆放3张桌子的小屋改作后厨,空间一下就宽绰了。”张大姐说。
逼退低质量商户净化整体环境
张大姐的店装修完成后,马所长开始组织一批一批的商户来店参观学习,商户们对新装的环境十分羡慕,但更吸引他们的,是一到用餐时间就一直处于满员状态的经营状况。“我把六七平米的用餐面积改成了后厨,但没有想到营业额不降反升,我是一家十几年的老店,现在环境又提升了,顾客们自然都愿意来,一到中午12点,屋里都是满的,我估算了一下,月营业额比装修前提升了2%左右。”张大姐笑着说。
(用餐高峰尚未到,店内空位已不多)
当前来参观的商户还在犹豫时,张大姐左右临近的商户先坐不住了,这一排临街的商户好几家都是做餐饮的,张大姐的店面装修出挑,吸引了大量客源,邻近的商户生意明显淡了下来。为了提升竞争力,邻近的商户也纷纷开始提升改造。
(临近商户都已完成提升改造)
就像推倒的多米诺骨牌,更多的商户为了争夺客源,或主动或被动也都加入提升改造的队伍。“人都有从众心理,商户之间消息交换很频繁,像是河南路上好多商户都有亲戚关系,当他们听说别的地方都装修了,心里也就有准备了,知道不装不行了,改的人越多,工作就越好推进。”马士 说。
总也有些商户不甘心服从管理,要“斗智斗勇”一番。
辽宁路上有一家卖饺子、面条的小店,经营了20年从没装修过,小店开在老房子里,墙体潮湿,墙皮一扒就掉,装修已经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所里和老板谈店面提升改造,老板的回复却是“家里很困难,拿不出钱装修。”“这家店的老板条件确实比较困难,我们提升改造不搞一刀切,都是按照商户的经济实力制定装修计划。”马士 说。
但即便如此,商户依然不愿配合,装修的事提出没多久,小店竟然关门了。“他们以为我们这是一阵风,躲过去就没事了,但没想到我们是持久战,所里有人天天去下面巡查,他关了1个月又开了门,我们立刻就知道了,最后这家店也装了,现在街里连卖桶装纯净水的、卖水果的都装了。”说到这些成果时,马士 的言语中难掩自豪,而这背后的辛苦,只有他和同事们知道。所里的同事们总是提起一名叫赵彦的管片干部,每家商户的后厨改造分区图都由他来绘制的,五十几岁的人终日奔波,最终病倒住进了医院。
目前,劝业场街辖区内已有360多户商户完成了提升改造,和平区其他五个基层监管所同样取得了不菲成绩,全区商户规范达标比例已达82%,提升改造工作也促使了一批质量较低的商户主动离开,整体上净化了和平区的营商环境。(津云新闻记者顾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