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直至今日,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仍然会每年组织师生前往校友郭永怀的家乡,并在那里建立了“南开书屋”。“郭永怀用一生的追求和宝贵的生命充分体现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我们要学习传承郭永怀‘无私奉献、以身许国’的家国情怀和‘团结协作、勇于登攀’的科学精神。”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周文壮教授感慨道。
今年是郭永怀诞辰109周年,他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荣誉勋章”群体中唯一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在南开大学校史档案馆两本发黄的材料里,保留着郭永怀珍贵的人生轨迹。1930年,21岁的郭永怀从山东省荣成市滕家集东滩郭家村来到南开大学入预科二年乙组。1931年8月,郭永怀以优异成绩升入南开大学理科学习物理。抗战爆发以后,郭永怀前往海外留学,而后成为美国康乃尔大学航空研究院的三个著名攻关课题主持人之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郭永怀恨不得立刻飞回祖国母亲的怀中。在一次公开活动中,郭永怀一把火烧掉了自己多年在美国所有的科研手稿,也烧掉了在西方主流科学界大好的前途。他深情地说:“母亲虽然很穷,但孩子依然挂念,中国是我的祖国,我想走的时候就要走。”他和爱人李佩变卖了汽车洋房,把所得的4万多美金全部捐给新中国。
回到祖国的郭永怀出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上世纪50年代末,负责核武器研制的二机部研究设计院成立,郭永怀担任副院长。他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确定了最佳方案,为潜地导弹、地对空导弹和反导弹系统的研究作出开创性贡献。上世纪60年代初,他在青海核武器研制基地进行原子弹技术的攻关研究,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接着,郭永怀又与团队成功研发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对地导弹、第一颗氢弹……
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带着直接关系到第二代导弹成功的数据从青海赶往北京,然而飞机在降落时发生爆炸。当人们将郭永怀烧焦的遗体与警卫员分开时,在两人身体间发现藏着的机密材料完好无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郭永怀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了对国家具有重要价值的科研资料。
“几十年过去了,那些新中国成立后选择归国的莘莘学子,为什么选择归来,那是对祖国母亲的生死相依!”这段近日发表在“南开人的故事”公号上的文字,不仅表达了南开人对老一辈校友们的敬佩之情,也说出了对那一时期海归学子为中国发展所作贡献的感念之情。(津云新闻编辑曲璐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