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专题报道
天津北方网讯:昨天,中央主要媒体聚焦天津自贸试验区,作为我国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自2015年4月21日挂牌成立至今,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产业振兴和企业发展为落脚点,为天津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样本,为天津市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人民日报》刊发《天津自贸区缩短审批时限扩大开放――支持京津冀企业“走出去”》,文章从开通海上自由贸易通道、审批时限压缩50%以上、推进体制创新等三个方面,以跨境电商、平行进口汽车、融资租赁、行政审批等事例,报道了天津自贸试验区支持京津冀企业通过自贸试验区平台“走出去”,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
自天津自贸区对跨境电商实行“事前备案管理、入区实施检疫、事中风险监测、出区核查放行、全程质量追溯”的监管模式改革以来,天津海关共接受跨境电子商务网购保税进口申报清单757.09万票。今年“双11”期间,天津自贸区跨境电商单量突破200万单。
《光明日报》刊登《建设转型升级新高地》称,截至今年10月底,天津自贸区新登记市场主体5.1万户,注册资本超1.8万亿元人民币。2017年,该区用占天津市1%的土地使用面积创造了全市约12%的地区生产总值、近10%的一般预算收入、1/4的实际利用外资额和1/3的外贸进出口额;向国务院呈报了4批127项成效明显的试点经验和31个创新实践案例,融资租赁收取外币租金、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等15项经验和3个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
天津自贸区做企业发展的服务员,做新兴产业的培育师,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目前,天津自贸区内新增市场主体中,京津冀企业超过50%。
《经济日报》刊发《“放管服”激发自贸区活力》称,直击难点、痛点和堵点,是天津自贸试验区“放管服”改革的核心。在部门、银行间“往返跑”,曾让办理税库银三方协议的纳税人耗时耗力。天津自贸试验区通过后台数据共享和信息互联互通,让数据跑路代替了企业跑腿,使纳税人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三方协议签订。
立足功能定位竞相创新,是自贸试验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特点。
《新华每日电讯》刊发《天津自贸试验区:改革助力发展,动能辐射周边》称,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三年多来,改革创新持续深入,正带动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天津自贸试验区东疆片区,各种“先行先试”使蓬勃发展的租赁行业真正找到了“自家人”。截至今年10月底,东疆已注册租赁公司3155家,累计完成1294架飞机的租赁业务,稳居仅次于爱尔兰的世界飞机租赁高地。天津东疆的飞机、国际船舶、海工等跨境租赁业务在全国占比达到80%以上。
通过实施口岸通关流程和物流流程综合优化改革试点,天津自贸试验区实现货物状态分类监管,通关时间压缩三分之一,出口集装箱每箱节省费用200元至350元,为企业减少负担,让经济提升活力。通过三年多的改革创新,天津自贸试验区的服务辐射效应充分显现,产融结合发展态势已基本形成。(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