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打造民营经济发展福地
天津北方网讯:家是心灵的“港湾”,企业在天津有“家”的安全感、归属感,才会安家落户、深深扎根。
民营经济是“环境经济”,营商环境是“水”,持续释放经济发展活力,就必须让民营企业“如鱼得水”,给足利好政策,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决不能干“竭泽而渔”或是逮着一只羊使劲“薅羊毛”的事情。“放水养鱼”,涵养良好营商环境,一个关键是政策,另一个关键是服务。最“走心”的服务,才是最温暖的服务。怎么才是“走心”?就是要把企业家真正当成“自己人”,将心比心、以“真心”换“真心”,让企业家在服务中感受到温暖和诚意,感受到这是自己的“家”,从内心认同这方创业发展的沃土,从而安下心、谋发展。
让民营企业“如鱼得水”,既需“简政放权”,同样离不开主动作为,在企业遇到困难时“帮一把”,在转型升级攻坚期“送一程”。落户开发区的大悍汽车尝试向“智能制造”转型,推进智能制造的精益化转型并非易事,能顺利完成吗?当然能!天津开发区政府既出实招、又给补贴,用实际行动扶持企业实现转型。对于未来,大悍(天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欧祥龙满怀信心,“希望在天津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上,用我们的创新技术服务更多中国车企,实现2020年年产值3亿元的目标。”
有人把企业转型升级比喻为翻越“火山”,其难度和压力可见一斑。我市出台“津八条”,推进“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就是以充足的支持、大力的扶持,助力企业轻装上阵,放开胆子闯出新路、超越自我。
闯出新路、超越自我,少不了一股干劲。这股干劲既来自企业的自强不息,也来自外部环境的激发推动。对于政府而言,一方面,要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决不戴“有色眼镜”,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对大中小企业“一碗水端平”,引导企业“靠本领”闯市场,催生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要抓好政策落地兑现的“最后一公里”,完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市几套班子领导同志和市直各部门领导干部深入企业,走近民企、服务民企,现场办公、靠前服务,就是从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入手,鼓励企业抢抓机遇、敢为人先、放手去干。
民营经济是活力经济,民营经济活跃的地方,发展就充满活力。把“短板”变为“潜力板”,把压力变为动力,助推民营企业跑出创新发展“加速度”,民营经济定会为天津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加充沛的活力动力。(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