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八条”实施一周年 天津持续营造企业家创业发展良好环境
天津北方网讯:隆冬时节,寒风瑟瑟。当记者跟随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天津开发区,又称泰达)投资促进局汽车产业科副科长王建锋,来到一汽-大众华北基地车间时,映入眼帘的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在兴建之时,这里已是一流的“智慧工厂”,仅焊装车间就拥有988台机器人,自动化率达79%。在这里每51秒就会有一辆新车下线。
“这大冷天的,你怎么又专门过来一趟。”见到王建锋,一汽-大众华北基地综合管理科经理张雪松笑着迎上来。
“来看看还有没有需要我们支持帮助的。天冷了,厂房里的供暖还好吗?员工的住宿问题都解决了吗?”王建锋笑着接话,“基地选址宁河,离开发区有些距离,我们多跑路,才好让你们少跑腿呀。”
作为一汽-大众华北基地项目服务团队的一员,王建锋和同事们作为企业“管家”时常宁河、开发区两头跑,一来二去早已和基地员工成了朋友。
“从选址落户、厂房建设到建成投产,开发区给了我们诸多支持。”见到记者,张雪松忍不住开始为他的企业“管家”们点赞,“就说今年8月我们基地正式建成投产,从国内其他基地调来的员工人数过多,一时间无法全部落户。没想到开发区人社局协调公安部门仅用一周就将1321份准迁证发放到基地每位申请落户的职工手中。拿到准迁证,企业的‘军心’一下子就稳了。”
给自己做加法,为企业做减法。这只是天津开发区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津八条”的一个日常场景。针对企业特点,天津开发区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当好“店小二”,以扎扎实实的服务举措,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一只机”“一碗面”,到如今世界500强企业云集、新经济企业众多,天津开发区完成了从盐碱荒滩向投资沃土的蝶变。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更使其成长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跨国资本的聚集地。
截至目前,天津开发区累计引进55个国家和地区外资项目5663个,累计实际使用外资559亿美元,117个《财富》500强跨国公司在天津开发区投资了390个项目。
“从顶层政策保障到实施层面的‘专家+管家’服务团队,我们不遗余力地完善营商环境。无论是存量‘老’企业,还是刚落户的‘新’企业,都能在天津开发区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天津开发区商务局局长徐斐这样告诉记者。
“为了做好政府服务,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我们早早就行动起来。”天津开发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张瑞华接着说道,“比如,我们率先成立了行政审批局,深化放管服,打造新型营商环境。在天津开发区,投资项目审批办理时限缩短到1个工作日,企业新设立时限压缩至1.5天;企业办事的平均网办率、平均一次办结率均超过70%。”
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和高效便捷的投资环境,天津开发区在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引导产业集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赢得了企业家们的交口称赞。
因“埃博拉”疫苗一鸣惊人的本土高新技术企业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不久后将在港交所上市,其掌门人宇学峰坦言:“我们在天津的发展,得到了天津开发区在内的全市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这使得我们对未来研发创新的信心更足了。”
在今年第二季度商务部对全国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首次全面考核中,天津开发区产业基础和利用外资位居第一、综合发展水平排名第二、对外贸易排名第三、科技创新排名第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也是在今年,拥有三十多年发展积淀的天津开发区与经过了三年改革与创新历程的天津自贸区中心商务片区在新一轮体制改革中“走到了一起”。
用天津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郑伟铭的话说:“开发区有强大的制造业实体经济基础,自贸区有很好的制度创新优势。开发区加自贸区的格局,让两区整合的正向效应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被赋予“自贸区”强大功能后的“新泰达”,正尝试探索“开发区+自贸区”协同发展模式,为自贸区创新拓展新空间,为开发区发展注入新动力,为企业打造更加完善的营商环境。
一方面,天津开发区深入贯彻落实“津八条”和“新区五十条”,着力优化政策环境。研究制定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营造企业家创业发展良好环境落实方案》等23项扶持政策。
另一方面,专门设立了服务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招商团队和服务团队,剑指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要素──创新、研发。在探索新经济领域的同时,深挖制造业基础,寻求全新发展机遇。
4月,全国最大的“互联网+公路物流”领军企业──货车帮将“无车承运”核心业务板块落子天津开发区,启动货运无人驾驶试点。6月底,国内首屈一指的互联网招聘企业──猎聘网在天津开发区专项服务小组“助攻”下,5个月内完成了VIE结构重新搭建、ODI及港交所挂牌上市。8月底,落户天津开发区24年的“百年老店”PPG公司,将全球最先进的涂料创新中心再次放到了泰达。
在天津开发区新金融大厦,入驻已逾一年的新经济领军企业零氪科技正谋划着新一年的发展。“今年将把医疗流通等新业务板块落在开发区,技术团队也将从目前的200人增至500人左右。明年,零氪科技将加大医药流通领域业务在天津的投入,在开发区建设全国重症药品物流中心,并设立邻客智慧药房的全国结算中心,管理服务全国近100家智慧药房。”零氪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发区与自贸区的“牵手”,让企业对未来的持续发展更有信心。
央企中国能源工程集团也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脚步到来。筹谋着依托“开发区+自贸区”制度优势,将天津开发区打造成中国能源北方总部和全国金融总部。未来三年内,投资总规模预计将超百亿元。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天津开发区累计新增各类市场主体6552家,合计认缴注册资金超过11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34亿美元,占滨海新区总量的39.3%,实际利用内资222.99亿元。
区域发展的活力从数据中可见一斑。
在“开发区+自贸区”协同发展模式下,“新泰达”项目量质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成效显现。据统计,天津开发区今年认缴注册资本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的企业数量占总数的24%,多集中于新经济、高新技术、创新金融、智能制造等领域。中国诚通、中石化、中国能源集团等一批“中”字头央企落户;北京淘金者(牛股王)、优信互联(优信二手车)、链家、途家等来自北京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博纳影业、北京文投航美等泛文化企业纷至沓来。
“目前,《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正在研究制定中。”张瑞华透露,未来,天津开发区还将在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出台更多更有针对性、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
正如PPG工业公司亚太区总经理延彩明在其涂料创新中心落户之时所说:“无论是投资环境、政府服务,还是人才结构,落户天津开发区都正是时候。”(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