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坚持生态优先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守护绿水青山 推动绿色发展
──天津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宜居现代化城市
天津北方网讯:改革开放40年来,天津持续加快城乡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力度,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环境持续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推动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天津建设,努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综合承载力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唱响绿色发展旋律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40年来,天津始终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先后实施迁移和改造重污染企业,蓝天、碧水、安静等环保工程,人民居住环境持续改善。
深入推进“散乱污”企业集中治理,累计关停、取缔和异地搬迁改造企业2.1万个。全力推进清新空气行动,严格落实控煤、控尘、控车、控工业污染、控新建项目“五控”治理措施,2017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达到209天,达标天数比例由2013年的39.7%稳步提高到57.3%。大力推进清水河道行动,综合治理河道688公里,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105座,污水处理率达到92.5%,比2012年提高4.3个百分点。加快推进清洁村庄、清洁社区行动,建成美丽村庄765个、美丽社区791个。积极推进绿化美化行动,2017年末全市共有国家生态示范区1个,自然保护区8个,自然保护区面积9.06万公顷,建成区绿地率33.5%,比2012年提高2.6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5平方米,比2012年增加1.0平方米。
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改善
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和沿海防护林建设,建设西青、东丽、津南等郊野公园,加大对水上公园、人民公园等市内公园提升改造,推进海绵城市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实现南水北调中线水入津,对海河、独流减河、子牙新河等河道水系进行了综合治理,中心城区河道治理全面完工,启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2017年末全市污水处理厂达47座,污水处理率92.5%。
生态涵养发展区域逐步建立。2017年启动七里海湿地保护修复五年规划,引水调蓄、苇海复绿、鸟类保护、生态移民等十大工程全面铺开。蓟州区立足生态优势,扎实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空气质量始终居全市前列。2017年,宁河区和蓟州区环保支出占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均达到6.6%,分别比2012年提高5.96个和5.51个百分点;两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合计占到全市的28.1%。
节能降耗提质增效
近年来,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等挑战,我市以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为核心,制定、修订《天津市节约能源条例》《天津市建筑节约能源条例》《天津市公共机构节能办法》《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等法律法规体系,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狠抓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能效水平得到全面提升。2017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为0.42吨标准煤/万元,比1990年下降了84.0%,年均下降6.6%;单位生产总值电耗为450.03千瓦时/万元,比1990年下降了71.9%,年均下降4.6%。十八大以来,天津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7%,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1.8%,能源消费增速明显低于全市生产总值增速,体现出经济发展的提质增效。
新能源开发利用
基于对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等方面的需要,天津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积极推动新能源开发与利用。其中,风电产业自2005年起步后发展最为迅速,截至2017年底,建成投产大神堂、沙井子、大港马朋口等11个风电工程项目,装机规模为34.75万千瓦,年发电量为5.93亿千瓦时;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和太阳能热水设施建设日趋成熟,装机规模为66.54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6.24亿千瓦时;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广泛应用于建筑供暖、居民生活热水、温泉度假、农业种植养殖等诸多领域,地热年开采量从2005年2467.9万立方米增至5181万立方米,年均增长9.7%;生物质供热示范工程积极推进,已建成双光、青光、滨海新区等7座垃圾发电厂,装机容量为12.33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5.31亿千瓦时。
2017年底,全市电力总装机1418万千瓦,其中煤电机组985.9万千瓦,比重下降到69.5%;燃气机组303.5万千瓦,比重提高到21.4%;可再生能源112.1万千瓦,比重提高到7.9%。全市原油产量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为91.0%,比1990年下降了2.2个百分点;天然气产量占比为5.9%,比1990年下降了0.9个百分点;风电、光伏发电、水电等其他一次能源生产量占比则提高了3.1个百分点。(津云新闻编辑曲璐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