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老字号,记载着一个城市的记忆,是一个城市的名片。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在百年风云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犹如大浪淘沙,能够留存下来的,一定是有着独门绝技、讲究信誉第一、与时俱进的佼佼者。对一个城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老字号品牌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也是记载着时代烙印的活化石,它浓缩了近代中国工商历史的发展,它凝聚着几代人的奋斗史,记载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如今,老字号又在续写着新的历史篇章。从2016年开始,每日新报与天津市商务局已经连续两年联手推出《每日新报·老字号特刊》,今天,本报继续为您讲述老字号的历史和今天。
昨天
一提起津门老字号“沙窝萝卜”,就会令人想起在民间流传许久的那句谚语,“沙窝萝卜赛鸭梨”。
沙窝萝卜是天津市著名农特产品,因原产我市西青区辛口镇小沙窝村而得名,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1935年开始出口香港及东南亚,又称天津青萝卜,卫青萝卜。
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小沙窝村历史悠久,在北宋时期是宋辽边境,称沙涡砦(通寨)。为驻军戍边,防御契丹。明朝永乐年间1404年左右,天津大量移民定居建村。该村种植萝卜的历史当在明代移民之后,清康、乾时期社会稳定,人口渐增。村民在南运河沿岸开辟一些菜园种些蔬菜,后来发现当地一般的青萝卜,在这里生长良好,口味甜美,很受欢迎。这正如李时珍《本草纲目》所记“生在沙性土壤的萝卜甜美,生在瘠薄土壤中则硬而且辣”。从此有越来越多的小贩来村采购,以村名为名,吆喝“沙窝萝卜”到处贩卖,由此青萝卜就成为小沙窝村年年必种的特色产品。村民也开始注意选优繁育。
据《上辛口乡志》记载,20世纪初,有人选出优秀单株,后来形成大花、小花沙窝萝卜的两个品系;在叶丛、肉质根外形等各有自己特点,为后来成为天津地方优良农家品种奠定基础。随着销售范围越来越广,在清朝时就有了“沙窝萝卜赛鸭梨”的赞誉,成为民谚广为流传。民国二十三年的《静海县志》物产篇上有“萝卜青者以沙窝产良,生食味如水果然”的记载。
沙窝萝卜外表碧绿光滑,果肉莹如翡翠,口感甜爽微辣、酥脆多汁、嚼后无渣。
以前,萝卜入冬收获后及时卖出,产量大增后,村民就摸索、创造出土埋窖藏方法,逐渐形成大批量的由冬卖到春、陆续供应到5月初的贮存——销售模式。由于小沙窝村3-4尺深度土质沉积的特殊状况,贮层湿润保温,沙窝萝卜在贮藏过程中,由初收时的微辣,逐渐后熟转甜,味道更鲜美,村民积累了挖坑窖藏的宝贵的经验。沙窝萝卜种植及窖藏工艺列入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1935年起,有天津回姓商人在天津组织收购,村民把沙窝萝卜拉到天津小西关交给他,他经营运往香港销售,由此逐年增量,美名远扬,一直持续到1949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津外贸接管出口事宜,在辛口镇扩大沙窝萝卜的种植规模,同时也逐渐扩大了出口范围。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小沙窝村、辛口镇修建冷库,以沙窝萝卜的名称,销往香港等地;外贸为提高出口质量提出萝卜整齐度等方面要求,使村民在选优育种方面有了很大改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沙窝萝卜出口长达四五十年,为国家创汇增收做出巨大贡献。1970年,周恩来总理用沙窝萝卜籽种(2斤)作为“国礼”送给朝鲜,沙窝萝卜成为两国友谊的纪念品。
今天
近百年来,小沙窝村的村民热爱家乡,刻苦勤劳。进入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土地责任制以来,这里的村民更重视生产投入、精细管理,尤其是遭遇1999-2001年青萝卜白心灾害后,钻研创新出沙窝萝卜秋延后栽培和延贮技术,使沙窝萝卜品质细腻,更脆美多汁,甜辣适口。沙窝萝卜现已成为箱装精美的年节馈赠礼品。
沙窝萝卜被认定为“津门老字号”,还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
2007年曙光沙窝萝卜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以品牌拓展为突破口,整合了沙窝萝卜原产地——西青区辛口镇小沙窝村406农户,是天津市最大的沙窝萝卜种植基地,现拥沙窝萝卜种植面积1700亩,保鲜冷库12000平米,十几台保鲜运输车辆,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曙光沙窝萝卜专业合作社积极进行品牌推广,开发全国市场,现在已在全国60多个地级市开发了100多个经销商,4个网销旗舰店,并与京东商城、顺丰优选、中粮我买网等一批电商平台展开战略合作。
面对全国市场,曙光沙窝萝卜合作社以地级市为基础吸引招募A水果批发,B配菜或特种食材,以及C超市供应商独家特许分销商,实体分销网络已经覆盖了东部沿海、中部20多个省市的100多个地级市,分销商200多家,年销售收入连续多年突破千万。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后,曙光沙窝萝卜专业合作社将整合优势资源,和天津农科院,国家保鲜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积极开发沙窝萝卜提纯复壮杂交品系,改善鲜食水果萝卜储运工艺,继续研发沙窝萝卜深加工品种,整合天津市沙窝萝卜各优质产地资源和错季外地沙窝萝卜扩种基地,力争三至五年年销售收入突破亿元。(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