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2018年12月6日,刊发《部分公交线路等车一个小时成常态公交车莫让乘客寒天苦等》的报道,引起市交通运输委、市国资委、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市公交集团的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立即深入一些公交线路实地调研,并举一反三,制定解决措施,采取增加车辆、增加班次、缩短发车间隔等措施,减少乘客候车时间。
按照线路特点制定专项措施
报道中提到的12条线路,分为普通线路、骨干线路和定点班车线路。
普通线路采取增投公里数、增配车辆措施,向早晚高峰倾斜。687路在原有15部车基础上,再增加6部,日均增加运营2900公里。646路增加2部车,达到19部,日均运营由3000公里增加至4700公里。862路增加6部车,达到21部,日均增加运营3070公里。732路在配齐16部运营车辆的基础上,对通勤线路,早晚高峰时段再增加6个车次,缓解高峰压力。
针对骨干线路高密度发车,仍不能满足高需求的特点,进一步增加车辆,加密发车间隔,并通过多种运营模式分解客流。634路配车从18部增至19部,早高峰间隔7分钟,晚高峰间隔9分钟,平峰加密至10分钟,同时要求车队时刻关注客流情况,随时进行调整。707路运营车辆在原有26部基础上增加2部,日均增加运营820公里。
市公交集团相关部门对公交车定点线路进行梳理发现,计划发车间隔时间大于30分钟的有81条。为便于乘客按点乘车,公交集团采取扩大公示范围的方法,在车厢内、公交终点站和各中途站候车亭公示发车时间。根据客流调查,并结合高峰规律,缩短定点班线605路发车间隔,由45分钟变为30分钟。
记者再次体验候车时间缩短
2018年12月13日中午,记者来到保山道第二冷冻厂公交站(澄江路至康桥里),11点53分一辆646路到站。12点06分又来一辆646路,两车间隔13分钟,与之前体验的中午等车需42分钟相比,缩短了29分钟。
同日17点50分,记者来到687路卧龙里公交站(西站至精武镇),据等车的市民介绍,刚走了一辆687路,用“车来了”软件查询,下一辆还有11分钟。记者等了13分钟,687路驶来。记者再次用软件查询,下一辆车到达还需17分钟,比之前的近30分钟缩短了许多。
同日19点30分记者来到十四经路公交站(海泰北至第六大道)。19点34分第一辆862路到站,19点50分第二辆到站,20点15分第三辆到站,20点50分第四辆到站。这几辆车最长间隔35分钟,比之前的1个多小时大大缩短了。
2018年12月14日18点15分,记者来到瑞景新苑地铁站,732路(丁字沽至双清新家园西)等候不到10分钟就来了一辆。除了732路常规车辆外,记者还看到了直接从瑞景新苑地铁站发至双清新家园的732路通勤车辆,从始发站上车,车辆满载率降低,乘车的舒适度提升。反映人刘先生说:“因为有了732路通勤车辆,基本来一辆就能上车,比之前等个两三趟才能上车,要好太多了。”
2018年12月17日7点12分,记者来到张家窝瑞欣广场公交站,707路从始发站至瑞欣广场站为第八站,到此站时车上的乘客虽然很多,但等车乘客都能上车。7点14分到站,有7位乘客上车,7点17分到站有5位乘客上车,7点22分到站有4位乘客上车。家住瑞欣家园的孙女士在新技术产业园区上班,她对记者说:“707路早晚高峰增加车辆和发车密度,我每天都能准时乘上车,再也不用担心迟到了。”
拓宽投诉渠道及时收集乘客信息
市公交集团日前成立冬运指挥部,机关干部分为7组,每天深入各条线路实地考察,面对面收集乘客意见。在原有96196客服电话、“天津公交天天服务”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的基础上,于2018年12月14日在75个中心车队增设乘客意见箱,方便不能熟练使用手机终端的老年乘客群体。
2018年12月20日中午,记者来到体育中心公交站,看到进门处的线路信息牌,清晰可见哪些车辆是普通线路,哪些是定点班车。记者还看到候车大厅多了个红彤彤的小箱子,这便是乘客意见箱。等车的乘客告诉记者:“我们感觉到了公交部门,最近在服务方面的可喜变化,同时希望公交方面能在服务细节上有更大的提升。”(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