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说起公园,在天津恐怕没人不知道水上公园。那儿的凉亭、游船、湖心岛,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这座1951年建成开放的公园,在改革40年里,如同一个正在成长的小姑娘,出落得越来越漂亮。
日前,记者来到水上公园采访。虽然天气寒冷,北风吹在脸上甚至有些刺痛,但一进公园东门,就看到了不少游人。
一聊起水上公园的变化,两位老年游客很感慨:
“我小时候的水上公园,远没现在这么精致,有些地方还有土路野草。”刚刚退休的陈阿姨说。
“小时候,来水上公园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买门票、坐公交,那时都是一笔支出。我家住红桥,当时不舍得花钱坐公交,有时走十多里路,来水上公园玩。”已经快60岁的李大爷眼中,满是回忆。
从素面朝天到颜值爆表
与过去相比,现在水上公园的颜值增加了很多。或许,只有见证了水上公园历史的人,才会真正知道其中的变化。
为了解水上公园的变迁,记者找到了公园的两位老员工。对水上公园的景观,负责园林绿化的副高级工程师张勇最有发言权。她说:“我1988年来到这里工作,当时的公园,不少地方还长着野草,有的地方地面裸露。这些年来,公园的园林绿化越来越好,现在公园内大型乔木就有6400多棵,其他树木和花草数不胜数,一年四季都有景儿。随着盆景园、神户园、牡丹园、梨园先后建成,一到花季争奇斗艳,好多游客在这儿一待就是多半天儿。”
扮美水上公园的,不仅是花草树木,还有一座座漂亮的亭台楼阁。负责建筑的副高级工程师安景琴说:“我1983年来到这儿工作,那时还是一个刚毕业的小女孩。园内原来的建筑有仿古的,也有现代的,让人感觉有些杂乱。经过多年努力,现在风格基本统一了,都是仿明清建筑,与周围的景色也很搭。”
说起现在的水上公园,两位工程师很骄傲。“我们的智能健身跑道特棒,不仅跑着舒服,还能记录心律心跳。”安景琴说。“全园有127个摄像头,能覆盖所有重点地区。既可以随时监控员工的工作情况,也能监控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最重要的是,能及时发现险情尽快施救。”张勇补充道。
从节假日模式到日常模式
与市内其他大公园一样,从十年前开始,水上公园拆掉了围墙,美景不再藏在高墙大院内。免费模式的开启,打开了周围居民快乐的开关。
当记者快走到红色长廊时,远远地听见戏曲声、叫好声此起彼伏,非常热闹。长廊里,有市民带着音响设备,正在动情歌唱,旁边的人也沉醉其中。穿过一个小亭子,四四方方的棋盘周边围满了人,密密麻麻站了两圈,他们双眼紧盯棋局,一言不发,任由旁边歌声鼎沸、行人穿梭,似乎丝毫不受打扰。在这里,他们尽情享受着自己的悠闲时光。
长廊尽头,一位老人正在散步。“我就住旁边的近园里小区。以前,这里要门票,节假日我才来。免费之后,我几乎每天都和老伴溜达到这儿跳舞。这里景好,地儿大,活动活动,心情特别舒畅!”市民刘阿姨说道,“你看旁边,还有用水在地上写大字的呢。”顺着刘阿姨所指方向看去,低头写字的是一位白发老人,他叫吴地,今年90多岁了,老人告诉记者,他写的叫“地书”,既锻炼身体,还不影响环境:“只要天气好,我几乎天天都来写。我家住佟楼附近,坐公交车三站就到这儿了。公交免费,公园也免费,赶上好时候了。”老人一边说着,一边写下了“祖国万岁”“心平气和”等端正秀美的大字,漂亮的书法引来游人围观。
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
几十年前,水上公园在天津的名头很响,是节假日休闲游玩的好去处。现在,虽然水上公园越来越漂亮,但不再“一枝独秀”了,因为新建和改扩建的公园越来越多,人们有了更多选择。
记者从市城管委了解到,2014年至2018年,全市新建提升公园86座。2019年,我市还将持续推进大绿大美建设,完成水上公园、动物园、南翠屏公园、和平区中心公园、南开区长虹公园、河北区笑石园、红桥区铁道钢花园等的提升改造,新建河东区成林道街心公园,再打造一批群众休闲健身的场所。
谈及公园40年来的变迁,市城管委园林养护处处长王和祥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为了增加公园景观,我们下了很大功夫:种植彩叶植物、观赏木本植物,增添花境、花坛、花卉草雕等花卉景点。另外,还增加了长椅,加装了音响系统,提升大家的游园感受。”
公园是城市的“魅力担当”。一座公园的“前世今生”,记录的是一座城市的发展,也见证着人们幸福指数的提升。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的公园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从收费到免费,从功能单一到满足多种需求,这些都折射出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津云新闻编辑曲璐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