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智”造“一飞”冲天
──记天津大学教授、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齐俊桐
天津北方网讯:“从小到大,我一直对天空满怀憧憬,但高中‘招飞’体检未达标,蓝天梦碎了。可我始终相信,要想实现梦想,最好的力量就是去奋斗。”因为不甘心,齐俊桐考大学填志愿时,毅然报考了与飞行器设计相关的专业,“如果不能亲自驾驶飞机,就操控无人机去飞。”
定下目标后,他先后顺利在天津大学、中科院学习和工作。“在中科院的那段时间,我带领团队创造了不少国内无人机的首次应用,第一次完成农业植保的变量喷洒,第一次完成无人机电力巡检,尤其是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跨越淮河空中架设,至今保持着最长长度的世界纪录。”基于此,齐俊桐在31岁时,成为中科院当时最年轻的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
而对他影响最深的,既不是这些光环,更不是所谓荣誉,而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2013年,雅安地震,我带领团队签下‘生死状’,带着设备,直奔雅安。”齐俊桐介绍,当时,他们用无人机为国家地震救援队开展搜救活动收集空中数据,三天三夜,余震不断、山体滑坡、半夜下雨帐篷被泡起来……“这些困难没有阻挡住我们,当看到受灾百姓都拿出手机,用仅存的电量拍摄他们心中的无人机救援英雄时,所有的疲惫和困意都消失了。越是这样,越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无人机数量太少,飞行时间太短,技术还有太多不成熟……那时,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科技工作者肩头的责任。”
带着这份责任和使命,2015年,齐俊桐走上了将无人机产业化、规模化的创业之路。
“一个故事、七八杆‘枪’、十来个人、借来的几十平方米办公室和50万元启动基金,这是当时仅有的创业‘资本’。”齐俊桐回忆道:“当时一门心思想把更多技术应用在商业领域上,真正让我们的技术去造福群众,让更多百姓感受到科技的进步。”
经过4年的奋斗,付出换来了回报。如今,一飞智控不仅成为天津的一张高新技术名片,在行业内和全国市场也打响了口碑。
“去年5月份,天津召开科技界瞩目的世界智能大会。在海河广场,我们用400架无人机为世界带来了一场炫酷的无人机编队穿越大秀,听着业界专家的赞叹,看着市民百姓刷爆朋友圈,真是无比自豪。”齐俊桐笃定地说,“我是借助改革开放和‘双创’红利成长起来的,未来,也将紧跟改革步伐,根植天津、立足中国、放眼全球,在享受天津为智能创新企业创造的机会的同时,承担好时代赋予的责任,为天津‘智’造迈向世界舞台努力奋斗!”(津云新闻编辑曲璐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