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企业和职工可通过官网、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电子渠道办理各项公积金业务;坐在家里就能面对面跟医生问诊、咨询,药品还可以从药房直接送到家……近来,以互联网技术创新公共服务模式,满足群众的多元化需求,为公共服务按下“快捷键”,开启了“加速度”。
优化公共服务千头万绪,抓住头绪的关键在于做好“加减法”,该管的管起来,该放的放下去。“减法”,就是要对不必要的手续进行大刀阔斧的削减,把阻碍群众办事的“绊脚石”一一搬除。如果说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办事成本等属于程序环节中的“减”,那么让群众办事从“长跑、常跑”到“短跑、少跑”,则属于服务理念的“减”。做好了“减法”,才能让企业轻装上阵;做到了“简化”,才能让群众在办事过程中享受到更多改革“红利”。
简政不是“减政”,做“减法”的最终目的是要提升服务的质和量。从这个角度来说,“减法”的实质是要做“加法”,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不断增加便民服务的新渠道、新方式、新举措,真正做到把方便留给群众,把麻烦留给自己。拿“最多跑一次”来说,流程虽然简化了,但是服务上要做好“加法”,让服务成为各职能部门的新常态。从哪些审批材料可以省略,到哪些审批项目可以一网通办,相关部门多一点温馨提示,群众便多一分获得感。
公共服务一头连着政府形象,一头连着百姓利益。不管是简化手续,还是增加服务,都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站在群众的角度看问题,急群众之所急,公共服务就有了内在驱动力;重视被服务对象的感受,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快流程再造、深度融合,便可以大大提高公共服务的速度与温度。把群众的获得感作为相关技术与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每一处细节都体现出为民服务的深情厚谊,这样的“加减法”,才能算出百姓的暖心账。(津云新闻编辑李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