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爱,能让盲者“看见”美丽的风景;爱,能让聋者“听到”动人的音乐……身体的障碍可以通过各种硬件设施得以克服,而心灵的障碍,则需要残疾人和健全人共同努力才能消弭。
关爱残疾人,需真正入“心”!
如何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残疾人的心灵?天津一直没有停下努力向前的步伐。
“爱心码”上线残疾人“刷脸”乘地铁
近日,当双腿因病致残的王振强来到地铁红旗南路站时,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到站台登记和领取福利票,而是径直走向闸机。
他拿出手机,打开“天津地铁”APP残疾人“爱心码”界面,“刷脸”进行身份认证后,手机自动生成“爱心码”。而后,把手机对准闸机上的二维码扫描区一晃,地铁闸门打开了……整个过程,只用了十几秒。
“以前坐地铁,拿残疾证在人工窗口换取福利票比较麻烦,遇客流高峰期更要长时间排队等待,现在现场‘刷脸’,一扫即过,也不用担心忘带残疾证了,方便又快捷!”王振强赞不绝口。
据了解,新上线的残疾人“爱心码”功能,是天津轨道交通运营集团继推出全国首部《轨道交通行业常用服务手语教学视频》之后,在国内轨道交通行业服务特殊客群上的又一首创。
助残扶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虽历经岁月沧桑而薪火不绝!“小小一个‘爱心码’,流露出的是爱心和细心。”不少残疾朋友,对此伸出了大拇指。
“爱心小屋”帮助残疾人解“心结”
天津市残疾人联合会的信访接待室设立在卫津路上,这个只有25平方米的小屋,被很多残疾朋友称为“爱心小屋”。
“它承载了残疾人的诉求表达和维权期望!”今年67岁的韩萍丽大娘,视力四级残疾,还是一位孤老户。今年年初,她和邻居因为门口堆放垃圾的问题闹了些“不愉快”,多次来到信访接待室表示要走法律诉讼维权程序。“其实,事不是大事,但老人家觉得心里委屈,需要找人倾诉!”信访干部王伟东知道,韩大娘把他和同事们都当成了“娘家人”。有时半个小时,有时一个多小时,他们在耐心听老人倾诉的同时,也积极帮她想办法。“我们找来了律师,给老人提供了专业化建议,还联系了居委会,帮忙调解邻里纠纷……”王伟东说,老人“心结”解开了,他们打心眼儿里高兴。
有人说过,一个社会的温度,是以如何对待弱势群体尤其是残疾人来标记的。“不管事情大小,用心、用情接待好每一位残疾朋友,这是我们不变的宗旨!”王伟东语气坚定。
据悉,除了面对面为残疾人解“心结”外,我市还开通了“助残一键通”残疾人维权热线,进一步拓宽了残疾人的诉求表达渠道,也为残疾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更便捷的途径。
“爱心补贴”让残疾人“暖”到心坎里
“感谢党,感谢政府,让残疾人家庭‘暖’到了心坎里!”说这话的是家住和平区新津里社区的李和平老人。
13年前,李和平的老伴儿王瑛因为脑血栓、脑出血,落下了肢体残疾的毛病。除了出行不便外,家里的生活负担也增加了不少。和平区政府、所属街道、居委会知道情况后,不仅为王瑛老人申请了残疾人补贴款,还联系了相关机构,为老人提供各种生活服务;逢年过节,还会给老人发放慰问品。“‘暖’到心坎里!”是老两口的肺腑之言。
为了在全面奔小康的征程中,残疾人一个都不掉队,天津一直在努力用心织密织牢残疾人“民生保障网”,每年出台普惠政策的同时,还会出台一些特惠政策“托底补短”。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市为13万余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2.88亿元;为6.2万名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用水、电、燃气补贴1436.2万元;为5.8万名视力、听力、言语残疾人发放通讯信息消费补贴近2100万元;为5.5万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发放冬季取暖补贴2208.9万元。
此外,我市还建立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为残疾儿童提供三大类15项康复救助服务。
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残疾人的心灵,这是不变的承诺,也是永恒的执着!因为,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都是中国巨轮壮丽航程上不可或缺的一员。
折翼的天使,也一样是祖国深爱的孩子。(津云新闻编辑李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