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建校100周年
天津北方网讯:诞生于“五四爱国运动”浪潮中的南开大学,如今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不凡而又璀璨的历程。纵观百年风华,爱国主义和人文关怀始终是南开人最为闪亮的精神底色。
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大学精神。如果说北大精神是自由兼容,清华精神是行胜于言,那么南开的大学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精神。南开系列学校创建于国家衰败民族危难之际,“南开之创办与中国之革新,同以甲午之败为动机”。正是这场甲午之战,晚清大儒严修、教育名家张伯苓怀揣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开启了南开人自立自强、为国立心的百年传奇。1935年,张伯苓的“爱国三问”至今振聋发聩“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人吗?你愿意中国好吗?”以此为振奋,西南联大时期,千余南开学子积极参军抗日,奔赴前线。在南开校园被日本飞机炸得精光,损失占全国高等学校全部战争损失的1/10的形势下,南开学子被迫西迁,为国家学术和民族文脉保留了薪火相传的火种。和平时代,战争已经远离,但是南开精神中的爱国主义底蕴依然十分丰厚。2017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开大学8名新入伍的大学生的回信中就提到,“抗战时期,许多南开学子就主动奔赴沙场,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爱国、奉献的精神内涵。如今,你们响应祖国召唤参军入伍,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为广大有志青年树立了新的榜样。”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开大学参观百年校史主题展览后表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南开大学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这是南开的魂。
穿越百年,爱国并为之奋斗始终是南开大学沧桑而又厚重的底色,南开大学亦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爱国主义贯穿于大学教育的每个环节。所谓“公能”就是教导学生革除传统道德和传统学校文化的弊端,注重学子科学精神、道德品质、实践能力等全面发展的能力培养,以此造就一批“为公”的高素养人才。所谓“日新”则是激励学子用于开辟、用于改革,在不断追求进步的道路上保持昂扬的斗志和与时俱进的态度,顺应时势变迁的要求。
实际上,南开爱国主义公能人才造就的背后是与南开教育者们人文关怀息息相关的。对于年轻人而言,他们可能更加重视科研,重视论文或者成果的产出,但对于南开教育者而言,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科研能力,帮助其顺利毕业仅仅是教育工作的“分内之事”。每个学生都是社会的个体,都将投身社会洪流之中,南开的公能教育首先注重的是他作为一个社会人的社群性,因此更加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不管是本科生教育,还是研究生教育,衡量其优秀的标准从来都不只是论文和成果的多寡,做人,做优秀的人才是首要标准。
始终把学生作为自己的骄傲,把学生作为自己的财富,这是南开教育工作者的信条。为人师表,育人为基,把来自天南海北的怀揣着梦想和追求的学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作为一名南开教育工作者,我已醉心高等教育领域多年,我领会到和感受到南开教师队伍的成就感,并不是个人的功名利禄,而是当我们走出南开在外地见到同仁时,同仁对我们的学生所取得成就的赞同。
“知中国,服务中国”是南开大学自建校以来就始终秉持的办学宗旨,南开教育深刻地知道培养和塑造公能素质人才的重要性。知中国,就是掌握最系统的知识技能,掌握最先进的理论方法,掌握社会形势之动态和需求。服务中国就是将课堂教学、校园熏陶和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能力内化成对祖国美好未来的追求,在引领社会的同时不被社会价值同化,服务社会的同时不为社会利益左右,最终自觉地转化为为国为家为己的实际行动。
巍巍南开,历经百年。厚重历史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南开人的爱国情怀,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南开人为家国奋斗的炙热。中流击水,愿你乘风破浪前程顺;百舸争流,祝你再创辉煌占鳌头!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教授鲍震培
津云新闻记者陈汝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