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1934年,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在总结前期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校训,这一校训由“公”“能”“新”三要素共同构成,可以简称为“公能”校训或“公能日新”校训。学校教育重在育人,而育什么样的人及如何育人,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自南开学校孕育之初,其创办人就在思考这个问题,他们在长期办学实践中交出了完美的答卷,这就是必须培养具备“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素质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
1934年10月17日,张伯苓校长总结30年办学经验,在南开学校建校30周年纪念会上宣布,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为校训,致力培养学生“爱国爱群之公德”“服务社会之能力”以及日新月异,自强不息的南开精神。后来,张伯苓进一步解释南开校训道:“允公,是大公,而不是什么小公,小公只不过是本位主义而已,算不得什么公了。惟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正己教人,发扬集体的爱国思想,消灭自私的本位主义。”
“允能者,是要做到最能,要建设现代化国家,要有现代化的科学才能,而南开大学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培养具有现代化才能的学生,不仅要具备现代化的理论才能,而且具有实际工作能力。”
“所谓日新月异,不但每个人要能接受新事物,而且要能成为新事物的创造者;不但要能赶上新时代,而且要走在时代的前列。”
总结南开学校奋斗历程,张伯苓提出:“盖南开过去无时不在奋斗中,亦无时不在发展中,日新月异,自强不息,为我南开师生特有之精神。”
南开校训是南开教育理念的凝练,也是南开精神的重要载体,提出了与现代学校教育相匹配的新的大学理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
南开大学从百年校训入手,实施特色“公能”素质教育,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载体,使之内化为育人的精神追求,外化为报国的自觉行动,每年南开大学近万名在校本科生都要以班级为单位,完成一次“公能”素质评估。(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