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贺新春
天津北方网讯:“过年了,别让电信网络诈骗骗走你这一年的辛苦钱!”网友的一句调侃话,道出了人们的担忧,不法分子的骗术不断推陈出新,让人防不胜防。如何“防骗”?首先要绷紧警惕这根弦,懂得识别骗局,才能让骗子无可乘之机。根据以往春节期间易出现的诈骗警情,日前,公安宝坻分局总结了一份防骗攻略,提示市民节日期间可能会遇到哪些骗术,骗术来了该如何应对。
从公安宝坻分局了解到,近年来,随着电信网络技术和快捷支付方式的迅猛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特别是春节期间,电信网络诈骗警情占到该区全部刑事案件警情的50%以上,占到侵财类案件警情的80%以上,为了增加诈骗成功的几率,诈骗分子会紧跟社会热点,精心设计骗术,针对不同群体量体裁衣、步步设套。
通过对报案人员及其所报的案件进行分类,警方发现电信网络诈骗已从“撒网式诈骗”向“精准诈骗”转变──
电信网络诈骗占到侵财类案件警情80%以上
中老年人中奖、退税、发放补贴等诈骗
青年学生兼职刷单、网络贷款、办理信用卡诈骗
单身男女以谈恋爱为幌子,诱使当事人在网络上赌博、投资,骗取巨额钱财
航班取消骗术
很多人过年选择外出度假,买了机票之后,您可能会遇到新问题。
“您购买的机票因特殊原因航班取消,需要进行改签或退票,航空公司会对您进行一定的补偿……”市民李女士就是在买了机票后,没过多久,收到了所谓航空公司发来的短信。
李女士立即和短信上的改签服务电话取得了联系,提出改签到当日晚上的航班,客服说可以,并告知李女士用支付宝转账功能提交改签申请,然后又给了李女士一个银行账号,在转账金额上要输入航班号,其实所谓的“航班号”就是实际转账的金额,李女士也没多想,按照要求提交改签申请,对方却称,申请失败,要求再次提交改签申请,结果两笔钱都进入了骗子的口袋里。
警方提示
遇到客服电话一定要核实
骗子假冒航空公司客服,以你所乘坐的航班延误或取消,需要改签或退票,并提出给你一定的经济补偿,收到此类信息,一定不要轻信补偿钱款是真的,要直接联系航空公司或者购票单位进行核实。对来历不明的电话或一些“官方客服”电话不要信以为真,因为,对方提供给你的办公电话也是假的,最好自己去官方平台查询后再拨打。
火车票诈骗
春节对于身处异乡在外打工的游子来说,回家的心更为迫切,然而,回家的火车票难买,一票难求,成为摆在回家路上的一块绊脚石,因此,有人找“黄牛”,结果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曾有报案人称,在网上找到一名“黄牛”代买火车票,对方爽快答应了,在将自己和同事的个人信息发给“黄牛”后,很快对方通过QQ发来两张火车票的照片。经同事提醒,报案人向铁路销售热线进行核实,才发现买到的票上面的编号根本就不存在。报案人不仅花了钱没买到车票,还白白损失了“代购费”。
警方提示
谨防软件合成高仿“车票”
此类案件受害人购买到的是“黄牛”利用“火车票合成神器”生成的高仿“火车票”,目前,这类火车票合成软件在多个网站均可找到,网友只要输入站点和个人信息,便可获得一张以假乱真的火车票图片。一款本意为恶搞的软件,却沦为不法分子眼中的赚钱利器。
除这类“火车票合成神器”为不法分子所用外,当前市面上还存在部分恶意抢票插件,不仅无法正常买到火车票,还可能泄露用户的个人隐私。当购票者将包括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在内的个人信息提交后,一些不法分子便会将这些个人信息打包出售,投入到个人信息贩卖的黑色产业中。
一旦用户的个人信息被这些恶意抢票软件背后的不法分子打包出售,会被一些不良商家用来进行商业推广,用户将面临电话、短信骚扰;还可能被不法分子盗用,实施冒充身份诈骗、盗刷银行卡等,后果不堪设想。
警方表示,出行应通过正规渠道购票、退票,不要让不法之徒有可乘之机。购票时,在登录12306官方网站时,要注意输入细节,防止这类相似域名的钓鱼网站;在火车站车票销售窗口买票时,不要轻信他人有低价车票出售;在使用自动购票机时,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和支付安全;微信购票时,需注意是否跳转到其他网站,一旦发现被骗,要及时到公安机关报警。
红包、中奖诈骗
送祝福不如发红包。近年来,一到过年,在微信上发红包、抢红包,已成为亲朋好友间互送祝福的一种娱乐方式,同样借着这种祝福方式,骗子们扮演不同角色,比如,商家或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分发福利,然而,看似是带来好彩头的红包和中奖信息,暗藏着吸金陷阱。
王先生在一次微信抢红包中,因为误信了一个抢红包链接,导致被骗了数千元。当天晚上微信群里显示“某公司为答谢客户一年来的支持发红包、送祝福”,为了试试手气,王先生就立即点击了“抢红包”,然后显示抢到了200元钱的现金礼包。王先生随即点击兑换取现,但系统却要求输入领奖人的姓名、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号等信息。按照链接上的要求,王先生一步步操作,结果没过几分钟,他就收到网站发来的验证码短信,根据提示,其立即输入了短信中的验证码。但最后王先生收到的不是红包的确认消息,而是信用卡被盗刷的短信。
警方提示
填写个人信息红包不要碰
随便一戳都能中个价值上千元的奖品,其实是送你不想要的地摊货,还白搭了几十元的“运费”。分享链接抢红包涉嫌诱导分享、欺诈用户,举报!与好友共抢的红包,大多是“吸粉”骗局,别碰!需要个人信息(如姓名、手机号、银行卡号等)的红包,别碰!不能立即、自动进入零钱账户的红包,假的!单笔超过200元(如“666”“888”)的红包,假的!抢红包外挂很可能对用户信息安全、财产安全造成安全隐患,不用!“AA红包”是对微信“AA收款”界面的细微更改,添加上“送钱”“现金”字样,让人误以为自己是在领红包,不点!
冒充熟人诈骗
过年打电话拜年、走亲戚,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礼节,这时平时不怎么联系的“熟人”打来电话寒暄,没准还要来看看你,然后有可能中途发生变故,“我钱包被偷了、遭遇车祸了……”让你掏钱先帮他(她)解围,承诺日后马上偿还,遇到这样的“熟人”,一定要提高警惕。
“喂,老张啊,是我啊,你不记得啦!我是你原先单位同事……”接到陌生号码来电,张大爷原本以为对方打错了电话,正要挂断电话时,对方却能叫出张大爷的名字,这让张大爷信以为真,觉得是自己记性不好,忘记了曾与其一起工作过的同事,一番叙旧后,张大爷将对方的电话号码存在手机里。没过多久,这个电话号码又打来电话了,对方称,大伙儿准备凑钱,看看老领导去,“老领导生病了,咱们怎么也得意思意思”。张大爷不假思索给对方转了1000元,按照对方约定的时间见面,却迟迟未见“老同事”的到来。回家和子女念叨此事,才知道自己中计了。
警方提醒
“熟人”要钱先核实
遇到“熟人”以各种理由让你转账,一定要直接找到当事人了解情况,确定是本人后,再做决定。其实所谓的“熟人”,能叫出你的名字,是骗子利用木马程序盗取了受害人的账号密码、聊天记录等,熟悉其交际圈后冒充远方亲戚或是朋友身份,骗取受害人钱财。总之,遇到任何涉及大额金钱交易的情况,务必要核实,确认无误后再动钱袋子。
新年运势诈骗
每逢春节,测试来年运势的各种链接也会充斥大家的朋友圈,什么“发大财”“桃花运”……若是想测试,就要填写自己及家人的姓名、生日等信息,可能会有人认为,填个信息能给自己带来多大的隐患,殊不知,骗子就是利用这种心理,制作假的微信链接,搜集你的个人信息。
周女士就是因为测运势显示自己新年运势不佳,随后弹出一个窗口,称可以帮忙转运,于是,其就加了对方的微信,很快,对方发来转运秘籍──将开光灵符佩戴在身上,再由师父做一场法事,就可以保证时来运转。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周女士请求对方帮忙做法事,作为报酬,对方索要了7000余元。可是钱交了,周女士换来的却是一张红纸和与自己毫无关系的有人念经、有人烧纸的一段视频。
警方提示
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否则“财运两空”
输入姓名、电话号码等信息才能测运势,这类算命游戏几乎都是骗子制作的假微信链接,一方面将信息进行倒卖,一方面为下一步实施精准诈骗做铺垫。因此,任何时候都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要过度迷信,就算是为了娱乐也不要将自己或家人的信息随便透露给陌生人,否则就会落得“财运两空”。
网游装备打折促销骗术
宅在家中玩游戏是不少人的假期选择,但也要当心骗子在暗处铺设陷阱,请君入瓮。
借着春节假期,难得的放松机会,大学生郑某用手机玩一款游戏时,想购买道具和游戏币,正好看到有“客服”发信息称“春节半价出售”,郑某赶紧联系了“客服”,对方发来一个网址,要求郑某从该网站进行充值购买。郑某按照对方的要求,登录该网站,注册账号,然后选好自己要购买的礼包,点击充值并输入了银行卡支付密码,支付了300元后,对方告知需要充值1599元,来激活账户ID才能完成300元礼包的购买,声称1599元事后会退还。郑某也没有多想,按要求就充值了1599元。对方又称填写的银行卡号有错误,之前充值的钱全部被冻结了,想解冻,需要再充值6398元。郑某觉得不对劲,拒绝充值,要求对方立刻退款,对方称办理退款手续需要等5至10个工作日。时限过后,郑某再与对方取得联系,发现已被对方拉黑。
警方提示
购买游戏道具不要轻信“非官方”
目前,通过网络游戏实施诈骗的手段主要有三种:一是低价售物法;二是买卖账号法;三是升级代练法。无论是哪一种手段,不相信、不理睬,再“专业”的骗术也无用武之地。首先,不要沉迷网络游戏,尽量不要购买网游装备、道具等,减少上当受骗的可能。不要轻信非官方的网游充值优惠,如需购买游戏装备、道具等,要通过游戏官方充值渠道进行游戏充值,非官方的网游充值优惠渠道大多是骗子。不要直接支付、转账进行交易,不管是微信转账、微信支付、网银转账等方式,都是向对方直接支付,一旦遇到虚假交易,很容易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积分清零骗局
“您好,我是移动积分商城的工作人员,请问您是尾号××的机主吗?给您来电是想告诉您,您的手机积分即将过期清零,现在可以用您的积分兑换话费,请问您需要兑换吗?”岁末年初,有不少手机用户会认为这是来自“移动客服人员”的温馨提示,殊不知,这是骗子精心准备好的一场电信诈骗骗局。
沈女士收到“温馨”提示后,根据短信发来的网址,用手机登录,然后安装下载APP,激活客户端,兑换308元现金礼包,没想到这一切操作完,银行发来一条短信,沈女士的银行卡被刷走6000元。
警方提示
收到积分兑换短信要拨打官方电话核实
该类案件,不法分子往往利用改号软件等工具对信息发送号码进行篡改,伪装成银行、电信等号码,向广大市民群发积分兑换信息,信息中会附带木马网站链接,受害人若点击进入网站,便会提示输入卡号和密码,随后会发生卡内现金被盗走的情况。
如果收到积分兑换的短信,不要输入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号及密码。对于任何积分兑换现金或高价值礼品,要求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及密码的宣传,要保持高度警惕,或拨打运营商的官方电话进行咨询。(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