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六周年――以天津之“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之“进”
天津北方网讯:本市生态环境质量咋样?数据能说明问题。“2019年全市PM2.5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累计下降46.9%。”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处长邓小文说。京津冀协同发展六年来,本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硬仗,加快建设美丽天津,京津冀三地深化生态环保联防联控持续推进,合力呵护蓝天白云。
近日,在本市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会商中心,三地工作人员进行了环境空气质量趋势网络会商。“通过视频会商,我们一起研判分析近期天气情况,进一步提高区域监测预报的准确性和精准度。网络让这样的多地会商实现常态化。”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陈魁对记者说。
实施736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是本市近年强化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的特色举措。去年,本市编制通过《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规划》,启动了2019年度建设项目120个,推进生态移民、生态修复等十大工程,加快推进海河生态芯滨海绿道、古海岸生态绿廊、滨海官港生态森林、津南绿芯等重点区域建设,累计完成造林3.58万亩,初步形成了林水相依、生机盎然、可亲近体验的生态场景。今年,本市继续加快打造高质量“生态屏障,津沽绿谷”,发挥首都生态护城河作用。在宁河区永定新河两岸,有序栽种了国槐、白蜡等树种,沿河的护坡、道路也已重新整修。“3月,在做好疫情防护的前提下,我们还将在林间、水塘周边建亲水步道,通过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打造林田水草交相呼应的绿色空间。”宁河区绿色生态屏障项目建设负责人晏亮说。
近年来,京津冀三地生态环保联建联防联治上实现新突破,本市积极落实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各项任务,津冀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区域大气、水、土壤协同治理实现了规划、标准、监测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四个统一”。“今年我们继续推进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加强875平方公里湿地保护修复,完成生态补水等重点任务。加强渤海污染综合治理,强化153公里海岸线保护,完成渤海攻坚战海洋生态修复项目。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降低PM2.5浓度。”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温武瑞说。(津云新闻编辑李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