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天津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体会议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天津北方网讯: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到2035年,天津将基本建成创新发展、开放包容、生态宜居、民主法治、文明幸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处于国内第一方阵,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全会强调,“十四五”时期,天津要通过打造自主创新、原始创新高地,向科技创新要新动能,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科技成果和产业化高效链接的快车道。这就需要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推动创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其中的关键在于培育创新文化,建设跨界融合的创新集群,构筑开放式创新生态体系,形成创新生态“小气候”,使各类创新要素“引得来”“安得下”“长得好”。
第一,构建创新要素集聚与整合机制,建设协同创新优质集群。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要素,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系,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把创新集群作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方式,务实高效地实现低成本持续创新。围绕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工等产业建设若干创新型产业集群,有效集聚与整合高端创新要素。鼓励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以项目,课题和人才交流为纽带,开展合作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机制,为相关产业向国际价值链高端攀升提供服务。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通过政策引导方式,强化孵化器与自主创新源头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紧密结合,形成科技成果转化的便捷通道,方便科技人员创业,源源不断地吸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自主创新成果,促进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创新成果为基础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
第二,构建先进高效综合创新协同机制,推动创新要素集聚共享。一是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区域创新生态体系,加快京津冀创新协同治理,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营造科技、金融、产业一体化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创新多主体协同、多要素联动、多领域合作。二是围绕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设,以政策创新为引导,在创新载体建设、科技企业引育等方面完善相应扶持政策,营造创新软环境。三是建立人才培育机制、资金投入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诚信机制,完善税收制度和移民政策,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透明的规则以及开放的市场,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要素自由流动。
第三,大力培育创新创业文化,推动形成社会共创共享良好氛围。充分认识把握创新规律,将创新贯穿于一切工作,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风气,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全面提升城市创新文化的开放包容度和传播影响力。解放思想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要实现创新发展,必须随着实践发展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开脑袋上的“津门”,在社会厚植创新意识、弘扬创新文化,形成以“崇尚创新、宽容失败、开放合作、多元发展”为内核的价值导向和文化氛围。重视科研试错探索价值,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纠错机制。提升和培育创新创业意识,加快科学精神和创新文化的宣传普及,弘扬企业家精神,进一步夯实创新发展的社会基础,增强创新主体和创新共同体的自信心,提升社会创新活跃度。
本期特邀专家:董微微
(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社科院基地研究员)
津云新媒体编辑王晓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