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战略举措,对于实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二 三五年远景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深入分析全会关于“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与安全”等原则和重要论述,提示我们要从单一关注经济增长转变为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系统性,从单一关注效率和发展转变为更加注重统筹发展与安全。
因此,破解“社会主要矛盾”成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若不能有效解决区域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将严重影响经济发展质量。从经济学理论的角度来看,一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实现“增长”和“分配”的双重目标,即兼顾效率与公平导向。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致力于向协调要红利,实现国家经济增长与地区间协调关系的双重优化。全会对此作出了战略部署,全会提出的“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12项重点任务中就有4项涉及区域协调发展,即: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当前,我国区域关系问题较为突出,收入分配、地区间结构、城乡关系以及产业部门间关系失衡失调,引致经济增长潜力与经济增长质量受限。如:区域经济板块分化明显,东西差距依然存在,经济增速“南快北慢”、经济份额“南升北降”态势持续,城乡差距加大,影响了我国国内市场潜力的释放。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突出问题影响了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究其原因,区域失衡与我国长期发展积累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及机制体制因素具有紧密联系。由于体制机制因素,导致存在地区间行政分化、市场分割现象,阻碍市场机制发挥,降低要素利用效率,迫切需要以全面深化改革破除经济体制障碍,以制度红利增强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与可持续性。
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需要着重从以下方面切入:
一是立足积极服务新发展格局,致力于坚决破除市场分割、提升区域的连接性和市场可达性。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畅通需要建立在要素市场化改革和要素自由流动的基础之上,这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各地区要建立健全公平自由的要素流动机制,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和金融市场改革、完善地区间的交通运输网络,为要素的跨区域流动提供便利。地方政府应该尽力破除阻碍人力资本流动的制度壁垒,加速人力资本的跨区域流动,健全各地区高技术人力资本引进落户制度。此外,当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化程度还不高,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因此各地区应该不断深化金融改革,改善营商环境,改革行政审批流程,吸引投资入驻。
二是借助“两新一重”战略机遇,建立城乡协调发展的空间关系。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各地区应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实际情况,合理高效地推进人口的城镇化进程。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政策,为进城人员提供均等化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中小城市要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生活质量,创新各种农村人口进城务工政策,吸引农业人口流入,从而不断优化城市规模和区域空间布局。此外,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也应抓住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契机,逐步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及城乡地区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三是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激励机制,推动区域经济包容性增长。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处理好各地区间的利益分配问题,为各地区形成发展合力提供有力的激励机制,核心是提供激励协调的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推动各地区能够“共享增长”。第一,构建以城市群为基本单元的区域合作机制,强化城市群和都市圈作为实施区域政策的抓手,形成科学的城市规模体系与城市间分工合作关系,推进城市间空间联系,加快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第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改善地区间以及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第三,完善区域均衡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基于财力的区域差异,提高均衡性转移支付,在考虑地区支出成本和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基础上,保持人均财政支出差距在适度范围内。
天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能够有所作为。首先,积极服务于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战略目标要求,更好落实“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其次,充分发挥口岸优势,建设区域协同开放新高地。京津冀三地携手共建与世界级城市群相适应的对外开放新高地,与京冀联手打造协同开放创新示范区,通过建设国际一流口岸并加强口岸合作,形成以产业链促进价值链提升的口岸发展格局,更好发挥服务区域开放的作用。再次,推进世界级城市群空间格局建设,以“一核、双城”为依托率先建成京津都市连绵带,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空间主骨架,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最后,依托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资源优势,以“三链”协调发展为引擎,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和水平。以“三链”协调发展为重要切入点,全力营造科技转化市场环境,提高我市产业技术供给能力,围绕产业链培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拓展价值链,实现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与结构优化升级相辅相成、协同并进,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经济发展新高地。(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院长 刘秉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