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正确的垃圾分类可获得积分,不仅能兑换绿植等奖品,还与素质教育学分挂钩。《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以来,天津美术学院作为生活垃圾可回收物智能分类等校园垃圾减量及无害化处理试点,上线了“智能垃圾分类与素质教育互联平台”,打造“互联网+垃圾分类”的新模式,师生足不出户便可实现可回收物的处置。
教学楼中,智能垃圾箱的蓝色箱体一字排开,主要收集纸张、金属、塑料、织物等四种可回收物。师生只需把可回收物按投放种类放置在智能分类垃圾桶顶部的托盘上,拿出自己的身份二维码在感应口一刷,手机上便会显示这次根据投入垃圾的重量所获得的奖励积分。
“1公斤纸张或金属等于10个积分,1公斤塑料瓶等于15个积分,其他可回收物1公斤等于5个积分……累计50个积分就能兑换奖品,积分1000以上还能换绿植呢!”美院视觉传达设计研究生一年级学生李然鑫娴熟地说。
如今,校园里很多学生都熟悉并热衷于通过这种方式处理可回收物品。而且通过李然鑫等志愿者早晚高峰时段指导分类,学生投放精准率明显增强。
“美术专业涉及的教学耗材种类繁多,集中堆放清理起来难度很大。智能平台上线后,学生们自己就能处理掉一部分可回收物品了。《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一周来,明显感觉垃圾比以前少了许多。”同为志愿者的美院视觉传达设计研究生一年级学生侯晓慧说。
“每次投放的数据都会被收集到平台,通过每天的数据,学校就能检测垃圾分类的效果。”美院基建后勤处处长贾群祥告诉记者,学校还组建了兼职监护队伍,物业每日检查垃圾分类投放质量并及时反馈;把垃圾分类纳入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学分,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纳入其学期末的考核,若素质教育学分不够会影响毕业,多措并举督促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认知习惯和行为习惯。(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