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网上学校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
天津北方网讯:特殊之年,天津经济交出一份弥足珍贵的答卷。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天津紧扣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抓项目、稳投资、增动能,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全市经济加速恢复,主要指标好于预期。
一组数据尤为亮眼──2020年,天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比一季度逆势反弹17.8个百分点。
边战疫情边抓经济,新常态下的增长提速来之不易。
去年以来,天津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论是支撑高质量发展,还是稳定投资主体信心,其承载的意义远超过往。而分析数据,可以看到比提速更可贵的,是天津经济抵御风险挑战的韧性与活力。
厚积薄发,逆势增长非偶然
时钟拨回一年前,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与全国一样,一季度天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骤降,14.8%的降幅使经济运行压力陡增。
“从季度数据看,天津和全国的投资增长曲线基本一致,并且增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市发展改革委投资处处长高怀英说,“去年以来,天津深入推动各项‘稳投资’政策落实,5月份当月投资增速转正,1—7月累计速度转正,前三季度增速达到1.3%。”V形反弹后,天津投资增速一路向上,四季度“厚积薄发”夯实全年经济增长底盘。
逆势增长,需要韧劲定力,更需要苦干实干。过去一年,天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注重坚持新发展理念,着力深化供给侧改革,以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实现了经济增长短期指标和长期目标的无缝衔接、有机融合。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我们坚持抓机制建设、促工作合力;抓建设推动、促有效投资;抓投资改革、促工作实效;抓资金保障、促撬动作用;抓谋划储备、促发展后劲;抓社会资本、促激发活力……一事一议、一项一策疏解难点,推动重大项目开复工率走在了全国前列。”高怀英说。
投资拉动,重大项目唱主角
冬日寒风凛冽,而持续升温的重大项目建设热情不降、速度不减。在天津港保税区空港区域,建设中的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核心研发基地,焊花飞溅,塔吊林立,各环节交叉作业,数百名建设者奋战正酣。
“施工现场正进行钢结构吊装和焊接,主楼正在铺设楼承板、绑扎钢筋,准备进行混凝土浇筑。”天津临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王东告诉记者,目前地下室结构已施工完成,地上主体结构施工超过65%,春节前力争部分重点实验室结构封顶。
总投资近20亿元的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核心研发基地是中科院和我市联手打造的国家首批合成生物领域集研发创新、国际交流、技术转化于一体的综合型基地,是我国抢占生物科技领域制高点的“国之重器”。项目建成后,将携手中科院引进相关领域科研团队和企业,打造国际尖端的生物科技研发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面向全球的“开放、协同、众创、共赢”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
去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强力推进一批高质量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投产。据统计,2020年新开工项目998个、施工项目3370个、竣工投产项目568个,有力支撑了经济企稳回升。“大项目带动效果明显。”市统计局副局长褚丽萍举例,仅是去年9个制造业项目完成投资超10亿元,就带动工业投资增长1.8%。
更为可贵的是,随着提振实体经济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我市制造业投资持续回暖,成功实现“由负转正”,去年全年增速比一季度提高32.3个百分点,带动了制造业能级提升。天津经济呈现出更加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底色。
结构优化,内生动能增势强
投资结构决定产业结构,折射出发展质量的优化。
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自去年1—10月份“转正”后,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全年增长1.8%,拉动全市投资增长0.4个百分点。
高技术投资快速增长。2020年,全市高技术产业项目370个,增长11.8%,完成投资增长14.0%。高技术制造业项目226个,增长11.9%,完成投资增长3.3%。高技术服务业项目144个,增长11.6%,完成投资增长30.8%。
社会民生领域投资也持续增长,全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教育分别增长85.8%、13.9%。
高怀英列举了一系列变化:“去年以来,我市产业项目比重持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增强。与2019年相比,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比重提高2.4个百分点,港口、地铁、道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比重提高0.4个百分点,信息基础设施持续提升;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比重提高0.6个百分点,生态保护能力持续增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比重提高0.3个百分点,生产生活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农林牧渔业投资比重提高0.6个百分点,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投资比重提高0.1个百分点,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比重提高0.2个百分点,人民文化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超常举措,要素配置全保障
去年,我市成立市重点项目工作办公室,建立完善项目管理工作机制,建设重大项目智慧管理平台,在全市凝聚形成了抓项目、稳投资一盘棋、一股劲。
有效投资落地难?相关部门对重大项目建档立卡,开展定时、定项、定向跟踪督办,踏踏实实做“店小二”,面对面、实打实解决企业困难。
一系列超常规的举措密集推出:对列入市级重点项目清单内的在建项目,在达到环保要求前提下允许连续施工,保障进度;对前期工作项目,允许按照以函代证和承诺制有关要求办理,容缺后补……
有效投资需要真金白银?我市优化市级资金投向,安排市级财政资金182.1亿元,保障急需资金的重大骨干项目、在建续建、民生保障等项目,严格项目概算核定,节约财政资金20多亿元;积极争取中央资金,全市围绕十大领域获批债券项目额度1252.43亿元,居全国前列,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23.5亿元。
经历风雨,方见彩虹。天津以超常规的举措应对困难挑战,推动经济企稳向好、行稳致远。从车间厂房到项目工地,从大道通衢到产业园区,都留下了天津铿锵前行的足迹。(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