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我市红桥区通过打造“三级平台、四级网格”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平台,加强“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不断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食品安全行政执法部门与公安机关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形成强大震慑力,做好食品安全联防共治。赵建伟 摄
天津北方网讯:法治是安邦固本的基石。改革发展稳定,离不开法治护航;经济社会发展,有赖于法治赋能;百姓平安福祉,靠的是法治守卫。如何让法治成为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天津循法而行、依法而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抓住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关键环节,以蹄疾步稳的姿态,让法治成为最闪亮的城市名片。
以法为纲崇法善治
突如其来的疫情是对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一场考验,如何答好疫情防控的“法治考卷”?天津的答案是: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市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了两部重要法规,一部,是关于依法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依法支持并授权政府采取必需的临时性应急管理措施,具有优先适用的法律效力,针对天津实际,为落实最严格的防控措施提供及时有力的法治支撑。
另一部,是关于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决定》,作为省级人大首部专项规定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地方性法规,为我市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食用野生动物相关违法行为、从源头上控制公共卫生风险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
于法有据才能依法有序。两部法规出台后,市民认真配合单位、小区检查人员测量体温、登记信息;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依法严厉打击抗拒疫情防控、妨害医院安全、暴力伤医、制假售假、哄抬防疫用品和民生商品价格、非法交易和食用野生动物、造谣传谣等违法行为;检察机关对所有涉疫情防控犯罪案件一律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做到快捕快诉;法院不等、不停、不放松,采取“云立案”“云庭审”等方式审理涉疫案件……法治,成为全民战“疫”的公约数,也发挥着社会“稳定器”作用,以法治为纲、聚保障之力,方能实现一心“抗疫”、胜利可期。
疫情防控,法治护航,这是我市以法治理念推进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去年,紧紧围绕生态环保、推进高质量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中央和市委重大部署,制定《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天津市街道办事处条例》《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22部,改革发展的“堵点”“盲点”,就是立法的重点;人民群众关注的“痛点”“难点”,就是立法的焦点,天津用良法善治引领美好生活。
法治温暖法治红利
法是准绳,人有常情。如何既恪守法理,又兼顾情理,让法治更有温度,让人民群众更充分地感受公平正义?在法治建设的道路上,天津坚持不懈答好这一“永恒课题”。
26份不起诉决定让20家民营企业重获新生。一起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开发票案件,涉及20家民营企业的26名企业家或企业财会人员。案发后,加之因疫情停工影响,涉案企业陷入了危局。“如果简单地对这些中小企业‘一诉了之’,他们当中就可能有破产倒闭的,对复工复产、经济民生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武清区检察院从服务疫情防控、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角度出发,坚持宽严相济的政策,决定帮助这些企业平稳度过特殊时期。
“我们对26人作出不起诉决定是严格适用法律政策的,综合考虑了其行为的性质、情节、主观程度。他们当中23人具有自首情节,3人具有坦白情节,都表示认罪认罚;多数人未受过行政处罚、征信良好,且案发后积极补缴税款或者重新财务处理,避免了税收损失1651万余元。”不起诉决定,不仅挽救了涉案企业,也激发了企业反哺社会的责任感,他们还主动为抗击疫情出钱出力。
同样,一份带温情的不起诉决定书,改变了一对母女的命运。犯罪嫌疑人刘某先后3次在超市窃取食物,去年,案件被移送至西青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在讯问过程中,承办该案的检察官姚娅了解到,刘某是一名年近50岁的母亲,早年离异后带着女儿一起生活。据刘某供述,偷这些食物是想给正在读初中的女儿改善生活。
母爱打动的是人心,可是法不容情。根据法律规定,虽然刘某认罪悔罪,但只要实施盗窃行为在3次以上,不管多大数额,都已构成犯罪,对刘某提起公诉有充分的法律依据。然而,刘某一旦被诉上法庭,孩子怎么办?检察官在法与情之间寻找平衡点,推进当事人双方进行民事赔偿,使得刘某取得谅解;建立帮扶机制,在思想上帮助刘某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法与情同行的背后,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
让人民群众在法治进步中不仅感受到更多温暖、还要收获更多红利。打造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深入推进“一制三化”改革,在全国率先推行承诺审批制,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由1133项减少到228项,企业开办审批只需1天时间。深化民生领域违法犯罪打击,破获电信诈骗案件7978起、抓获2535人,同比分别上升55.5%和92.5%,现行命案、枪案、绑架案、爆炸案保持全破。全市受访群众安全感为98.4%,同比上升1.4%。法治安邦,方有人民安居乐业。
用法履职依法维权
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为了推进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强化党员干部法治自觉。将全面依法治市纳入对各区各部门绩效考评,打造督察、督办、考评工作全链条责任体系,强力推进法治建设各项任务。建设市级执法监督平台,覆盖786个执法主体、2.4万余名执法人员。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组织市管领导干部全面依法治市专题研讨班,组织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全市12万余人参加考试。
把法送到百姓身边。去年,法治进程中的一件大事,莫过于《民法典》的颁布。如何让民法典成为家喻户晓的“社会百科全书”?组织开展领导干部民法典专题学习;组织开展青少年民法典学习教育;成立民法典普法宣讲团,推动民法典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校园、进军营、进网络;借助法治公园和长廊、公交地铁、“村村通”广播、窗口服务单位法治文化阵地等宣传载体,普及民法典……天津掀起了民法典宣传热潮。
建立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引导群众依法依规解决合理诉求。去年,市级、16个区级、257个街乡镇和功能区中心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全部挂牌正式运行,依法多元化解、就地解决矛盾纠纷,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万余件,调处成功率高达97%。
正是因为深知法治可以起到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天津对法治的尊崇和践行一以贯之,奏响法治最强音,天津永远在路上。(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