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天津新闻

听中国式摔跤民间传承者讲故事 津门玩跤人的坚守

时间:2017-06-24

  天津北方网讯:记者从和平区获悉,由和平区新闻中心拍摄制作的纪录片《津门玩跤人》,在刚落幕的第23届上海电视节上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表彰2016年度优秀短片。近日,记者采访了这部纪录片的部分主人公,他们向记者讲述了中国跤的历史和传承故事。

  “老少爷们儿,开练啦!”每周六9时半,和平区复兴公园跤场,随着一声吆喝,60岁的张少华领着学员们便在这里摆场开练了。跤场周围里外三层挤满了观看的市民,其中很多跤迷场场不落。场上选手身手敏捷,场下叫好声此起彼伏。“公园练跤不仅跤要翻得漂亮,说话还得逗哏儿,会抖包袱,咱行里人称武相声。”嘴上段子不停的张少华,其爷爷和父亲都是跤手。据他介绍,北京、天津、保定、济南,被称为中国近代“四大跤城”。1926年,我国首个中国式摔跤协会就是在和平区成立的。

  “咱天津自古就有崇德尚武、行侠仗义的民风,摔跤自然成了津门百姓喜爱的一项运动。”津门跤坛著名人物、87岁的高富桐是上世纪50年代全国摔跤冠军,他告诉记者,在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上,中国式摔跤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由天津代表队囊括三项团体冠军,“在全运会上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天津跤迷就更多了。1961年,新疆与天津举行中国式摔跤友谊对抗赛,当时可谓一票难求。好多来看比赛的群众买不到票,着急啊,把体育馆大门都挤坏了。”

  在跤场,记者看到很多老人们带着孙辈来练摔跤。“天津有专门培养青少年的跤馆,但是基本上孩子们长大后就不练了。”张少华告诉记者。从1994年的第七届全运会起取消了中国式摔跤项目,后来伴随着一批批老跤手的离世,谙熟中国式摔跤的人越来越少。虽然中国式摔跤处于低谷时期,但目前在天津仍有近十个跤场,爱好中国跤的天津人锲而不舍地坚守着。采访最后,高老表达了自己的心愿:“我们不能放弃,我们一定要把中国跤传下去。”(“津云”―北方网编辑曲璐琳)

  • 上一篇:“崇尚教育 敬业报国” 八字家风育出满门英才
  • 下一篇:世界智能驾驶赛将举行 模拟通勤路况挑战无人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