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日前,滨海新区制定出台《美丽“滨城”建设2021年攻坚行动方案》。“十四五”时期,本市将构建“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滨海新区抓住这一机遇,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在全市“一基地三区”建设中发挥龙头引擎作用,努力建设好渤海湾畔这座美丽“滨城”。请听记者翟婧秋的报道。
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作出了“十四五”时期初步形成“津城”“滨城”双城发展布局的战略部署,这既是赋予滨海新区的新定位,更是滨海新区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新年伊始,滨海新区制定出台《美丽“滨城”建设2021年攻坚行动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10个攻坚工作组,制定“1+10”行动计划,明确创新立区、制造强区、改革活区、开放兴区、环境优区五大战略,实施民生福祉、文化繁荣、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四大工程。
为落实创新立区战略,滨海新区将优化创新生态,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创新平台,聚集创新要素,打造主导产业,加快“四谷”建设,滨海新区科技局局长张桂华说:
(录音:加快合成生物技术、先进操作系统、先进计算等国家级创新中心建设,推进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枢纽节点建设。建成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发放检测券、高企券。出台新一轮科技创新政策。健全“雏鹰—瞪羚—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900家。组建供应链金融、人工智能等实体经济产业(人才)联盟。加快“中国信创谷”“生物制造谷”“细胞谷”“北方声谷”等集群建设。)
十四五时期,本市提出了“基本建成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目标。制造业是滨海新区的支柱产业,经过多年发展,新区工业增加值已占全市的58%。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滨海新区绘制了1+3+4的重点产业图谱,以此为基础开展创新性工作,滨海新区发改委副主任彭伟说:
(录音:第一方面就是制定咱们区域的产业指引,形成一个421的体系,各大开发区都有4个主导产业,各大开发区的片区都有2个主导产业,然后片区里面的小园区有一个主导产业。另外一块制定了重点支持产业目录,出台招商指引,在明白自己有什么短什么缺什么的基础上,做强什么、补什么的工作。今年我们已经筹划了包括入库的一共有899个项目,又把其中的技术比较先进,而且有示范带头效应的项目纳入到动态管理,形成区-市-国家三级联动的培育这种体系。2021年咱们制造业增加值要占到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的23%以上。)
在优化环境方面,滨海新区从着力改善硬环境和优化软环境双向发力,启动了“滨城”总体城市设计编制,制定了城市更新指导意见和城市更新计划、2021年城建项目以及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补短板计划,滨海新区发改委副主任彭伟说:
(录音:最重要是解决交通问题,形成港城之间的和谐发展、协同发展,北部建立集港运输大通道,南面是把津石高速公路东段修建完毕,西边通过西外环高速形成一个网状能把港口集疏运车辆分流。我们要打造京津冀宜居宜游“后花园”,形成10条精品旅游路线,20个特色网红打卡地,3个特色街区,4个高端购物中心,提升整体商务环境。)
同时,滨海新区还制定了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计划,涵盖了世界银行和中国营商环境评价的18个指标,提出135项改革措施。首批56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京津冀跨省通办,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主任徐斐说:
(录音:去年我们就推出了见证发证的审批模式,企业拿着北京批复的相应文件到新区直接见证发证,给予他新的行政许可,减少了重复的行政审批。同时我们还在毗邻北京、河北的三个街镇,便民服务中心专门设立了服务北京、河北企业的服务专窗,支持北京河北的企业一站式办事。我们将瞄准的是全国一流、世界前列的目标,打造符合新发展格局目标的产业环境。)(记者翟婧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