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听到这首耳熟能详的民歌,仿佛回到那个扛起锄头、喊着号子、开荒拓土的火热年代:1941年,王震率三五九旅来到“猛兽当家百年多,一片荒凉没人烟”的南泥湾屯田垦荒,仅三年时间,就把这里变成了“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同志们因此称王震为“有创造精神的实干家”。
在马克思主义者眼中,“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个过程,是创造的过程,是实干的过程。80年前,在抗日战争的关键时刻,面对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共产党人怎么办?“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饿死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解散也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还是自己动手吧──这就是我们的回答。”轰轰烈烈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锻造了一支“能战斗、能生产”的铁军,更诠释了什么是伟大的创造精神。
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勇于在荒原上创造奇迹,善于在危机和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无论我们的事业如何进步,都不能丢掉这样的创造精神,也离不开这样的实干家。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没有创新创造不行,创新创造慢了也不行。创造是以创新为前提的,任何创造都离不开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几十年前,面对国际上的质疑声,被视作世界工程难题的南京长江大桥顺利落成通车,打破了“共产党不能领导科学技术”的说法;十几年前,“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能自主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今天,还有许多新的“天堑”需要跨越。就拿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来说,很大程度上就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何以为“强”?创新是最硬核的驱动力。发挥天津产业优势,整合创新资源,以信创产业为重要引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用创新思维谋划发展,靠创新实践推动发展,我们就能攻坚克难、积小胜为大胜。
“人生来是为行动的,就像火光总是向上腾。”创新创造,最终要落脚到行动上。无论是全方位推动科技进步,还是多维度加快转型升级,都呼唤广大党员干部当好勇于创新创造的实干家。一切从实际出发,直面困难、求解药方,找准路径、埋头苦干,勇当真抓实干的奋进者、敢闯敢试的开拓者、坚韧不拔的搏击者,新时代的“南泥湾”就在不远处。(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