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网络中国节・清明节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图片由天津市烈士陵园提供
天津北方网讯:真实的文献资料、感人的革命事迹、宝贵的烈士遗物……一张张图片,一个个名字,天津市烈士陵园里,无数英烈的革命往事在这片热土上荡气回肠,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我们缅怀英烈,把深深的思念化为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
清明祭英烈
逝者如斯,英雄不曾远去。
又是一年清明时,在这样一个悼念逝者、缅怀先烈、寄托哀思的日子,天津市社会各界来到市烈士陵园开展形式多样的清明祭英烈活动,缅怀先烈,告慰英灵。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4月4日上午,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本市机关党员干部、高校学生、部队官兵和武警公安干警等各界干部群众代表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举行清明祭英烈活动。
万缕哀思祭忠魂,英烈浩气千古存。大家肃立鞠躬、集体默哀、敬献鲜花,缅怀烈士不朽功勋,感受革命先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
据介绍,清明期间,市烈士陵园接待集体祭扫单位208家,接待集体祭扫人数15000余人,个人参观800余人,网上祭扫人数3970人。
共筑的丰碑
天津市烈士陵园里,翠柏长青,32.64米高的烈士纪念碑巍然屹立,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庄严肃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
这里,共安葬烈士骨灰6918具,安葬天津战役烈士骨灰4190具,(其中天津战役无名烈士骨灰2994具),新中国成立后烈士骨灰414具,在日殉难烈士劳工骨灰2314盒。
“广场东侧的无名烈士墓区就是为纪念在天津战役中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天津市烈士陵园宣教部安惠敏介绍道。
墓区主体由钢架结构雕塑和石雕旗阵墙组成,无名烈士墓碑左右各设两座,墓区内安放着牺牲的2994位无名烈士遗骨。在无名烈士墓区中间,高高矗立着无名烈士纪念碑。主体部分用钢架“构建”成两个红色的五星,呈飞鸟状组成对称造型,意喻飞翔的和平之翼。主体雕塑两侧是由两面巨大的红色花岗岩石雕像构成的两组聚拢的旗阵,象征人民军队高举胜利的旗帜穿越战火硝烟。
72年前,隆隆的枪炮声回荡在津城,中共东北野战军主力在天津国民党守军拒绝投降的情况下,于1949年1月3日开始逐步扫清天津外围据点,14日上午10时对天津城垣发起总攻,经过29个小时的激战,以7030位战士牺牲为代价,全歼守敌13万余人,迎来了天津战役的胜利。
1949年1月15日下午3时,天津战役胜利结束,天津宣告解放,自此,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津城上空。那年那天,那些人的事迹,改变了天津的历史……
“他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但他们的功勋永远值得我们铭记,我们活着的人,都是他们的亲人。”安惠敏说。
以心为传承
穿过广场,进入革命烈士纪念馆。珍贵的革命文物和百余幅照片,把参观者带入了以前那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一个个生动的革命故事,令人肃然起敬。
革命烈士纪念馆是以《丰碑永驻——天津战役革命烈士事迹》为主题的展馆。在展馆序厅设有一面长20米、高4.5米,由135个人物组成的主题为《海河祭》的大型铸铜高浮雕墙,浮雕采用时空转换的艺术手法,浓缩了津沽百余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斗争画卷,突出展现了其间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著名英烈人物。
鏖战津门、浩气长存、丰碑永驻,革命烈士纪念馆分别展示介绍天津战役的历史背景、战役史实和英烈事迹,以及天津人民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这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壮烈篇章,都是英勇无畏的牺牲。我了解过很多烈士的事迹,但要说我个人最尊敬的,是这位名叫张全的小战士。”安惠敏说。
张全,生前是39军115师344团3营8连1排2班战士。在天津战役中,他所在的部队执行坚守鲁西义地的任务。鲁西义地是1949年1月10日攻打下来的外围据点,由于它贴近敌人,地势好,对今后的攻城突破十分有利,8连的战士们英勇奋战,誓死杀敌,连续打退了敌人20多次反扑。由于战斗激烈,经过几次的激战,阵地上的弹药快要用完了,张全冒着炮火回去取补充弹药,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张全在全身七处受伤,胸部、腹部四处重伤的情况下坚持把弹药送回阵地。
“而张全却伤势过重不幸牺牲,年仅17岁。”安惠敏难掩悲伤之情,讲解中几次红了眼眶,让人动容。
“不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和平的岁月中,烈士的精神都将永垂不朽,并在人们心中传承永驻,激励着后人奋发图强,锐意进取。”安惠敏说。
50年的承诺
说起在烈士陵园工作的32年中,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人或事,安惠敏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刘岩,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年仅21岁,曾参加过辽沈战役、天津战役、抗美援朝等战役。
在天津战役总攻前,刘岩所在的东北野战军39军“尖刀班”正在开战前会,大家都知道,这将会是一场恶战。刘岩和战友们相约,如果大家幸运地活下来,那就在庆功会上见;如果有谁牺牲了,活着的战友就辛苦点,每年这一天回来看看,给牺牲的兄弟们点根烟、祭杯酒。
“最终,他是这个尖刀班唯一一位幸存者。”安惠敏声音有些哽咽,全班13名战士中仅有刘岩一个人活了下来。
全国解放后,因工作需要,刘岩定居武汉,但他一刻也没有忘记长眠于天津的兄弟。生死重托,一诺千金。每年1月14日,刘岩老人都要专程从武汉搭乘火车来天津,缅怀战友。
从1949年至1999年,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刘岩老人一次都没有中断过。
“1999年1月14日,刘老祭奠完战友后,要前往沈阳参加一个纪念活动,但是一下火车就瘫倒在地,再也没有醒来。”安惠敏说,“一句承诺,老人坚守了50年。”
抚今追昔,无数革命英烈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赴后继,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用生命践行了对党和国家的铮铮誓言。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发扬,缅怀是为了永远地传承。(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