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天津新闻

电影《我的姐姐》上映后,如何面对二孩的问题引发了公众的思考 需要成长的不只是孩子

时间:2021-04-07

天津北方网讯:清明假期,电影《我的姐姐》在全国院线上映,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名女大学生遭遇父母的突然变故,留下一个相差二十岁的弟弟。重点在于,这个弟弟是姐姐上大学时父母瞒着她生下的,连面都没见过几次。父母走了,家里的亲人都认为抚养弟弟是姐姐的责任,可是她自己还是个没有立足社会的年轻人。面对远大的人生理想,姐姐该何去何从?

电影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影片中讲述的故事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但它引出的社会话题引发了观众的共鸣和思考。要不要生育二孩?抑或说要不要高龄生育二孩?家中两个孩子的关系该如何调和?儿子、女儿在家庭中的受重视程度均衡吗……一系列问题不得不让人陷入思考之中。

公众正在探讨这些话题时,一组数据引发人们广泛关注。根据公安部发布的报告,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人,较2019年的1179万大幅下降14.9%。面对老龄化、少子化等全球性社会难题,生育孩子就是在为社会“添砖加瓦”;但回归到小家庭,生与不生又是必须直面的现实话题。

哥哥的身份时常“模糊”

“我时常对自己的身份感到‘模糊’。妹妹比我小18岁,而父母年纪大了,感觉他俩好像是为我生了个孩子。”记者没想到,徐竞(化名)的开场白竟然这么直接,“在我女朋友看来,跟我谈恋爱就是在上育儿实践课,未来我们的宝宝出生后,就像要再重新经历一遍。”

徐竞是记者的朋友,正是因为有了这层关系,从他读书时的困惑,到面对现实的无奈,再到逐渐接受、认同,这个过程记者几乎都能观察到。2013年,“全面二孩”政策尚未实施,徐竞清楚地记得当时有个政策叫“单独二孩”,即夫妻双方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允许生育二孩。转年,他的妹妹就降生了,而那一年他正在经历高考。

“备考时,看到妈妈的肚子逐渐隆起;高考结束后,她的行动就显得笨拙了;到了国庆节前,我们家‘小丫头’就出生了,那会儿我在参加新生军训。”妈妈的孕期看在徐竞的眼里,可真当妹妹降生,徐竞还是无法接受。

“我开始是不接受的,甚至是拒绝的。”徐竞向记者袒露心声,“18岁了,我什么都懂了,总觉得‘小丫头’是父母背着我‘偷偷’生的,甚至一度成了执念。当时就想人家父母都为孩子的前途着想,而你俩却背着我生孩子,顿时觉得特别‘栽面儿’。”而“栽面儿”的徐竞唯一能做的抵抗方式就是不回家。虽然在天津本地读书,但也极少回家;到了寒暑假实在躲不过去,就把家当做“寝室”,除了睡觉外,其他时间都在外面逛。

今天回忆起来,徐竞说:“那段时间,我的举动的确给父母带来了挺大的压力。”他曾经问过妈妈:你们为什么要生妹妹?妈妈说:“她既然来了,我和你爸就想把她留下来。我后悔当时没有征求你的想法,没有跟你再三说明、确认,也因为当时你在准备高考,我不想因此而让你分心。”他也从亲戚们的口风中听到了来自父亲的无奈,其中最“扎心”的一句是:“要是个物件,我可以退了;但她是个孩子,退不了啊。”

在徐竞的心里,之所以对这个小妹妹不接受,还有另外一层原因,他对家中有两个孩子这个事实不认同。“周围的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我却有个相差18岁的妹妹。有时填写表格时,‘家庭关系’一栏还得把她加上。”徐竞说,“当时我就觉得独生子女是一种身份,不希望它被动摇。”

面对家中的小萌娃,再顽固的执念也会被融化,徐竞的确被自己的妹妹“萌化”了。特别是有了女朋友之后,看到未来的嫂嫂对这个“小姑子”喜爱有加,徐竞才真正地接受了这个事实。

“比如,我和女朋友准备去逛街,‘小丫头’就拽着我女朋友衣的角非要跟着一起去;她去上钢琴课,非得让哥哥和姐姐陪着她才认真听;到了周末,‘小丫头’基本上就和我们俩捆绑在一起。”徐竞讲述,“为了这个妹妹,我这个未婚男青年的汽车上曾经装过‘宝宝安全椅’。同事们看到后说:‘看你年纪不大,都有孩子了。’”这话让徐竞颇为尴尬,对自我身份的认知感觉模糊;而更模糊的是,妹妹上学的大事小情都得徐竞来操持。

徐竞跟记者讲述,“小丫头”喜欢哥哥替她打理日常,在她心里,哥哥是年轻人,他有活力,知道当下流行趋势;虽然和自己的年龄相差悬殊,但自己的小心思哥哥最能读懂;反观父母的年纪大了,至少比同学的父母要年长许多,有些事情不太愿意和爸妈讲。

“我也在想,哪个年纪的人就干哪个年纪的事。比如我的父母,当年照顾我读书时,他们精力充沛;而今同为儿女,他们照顾妹妹学习时多多少少感觉力不从心了。”徐竞说,“这时该怎么办?唯有我来接手,就拿妹妹当成‘女儿’看待吧。人们常说:长兄如父,这句话在我们家算是应验了。”

“亦兄亦父”的滋味

今天想来,徐竞还是为妈妈敢于“高龄生产”这件事捏一把汗。他说:“听父母讲,生我时就遇到了脐带绕颈的问题,我的降生就挺难的。没想到我妈在44岁时竟然还生了我的妹妹,当时她想过自己的危险吗?”难道只是为了那句“她既然来了,就想把她留下来”吗?徐竞不想就这个话题和父母深入探讨。

在徐竞看来,目前他家是比较安稳的状态,这个安稳主要反映在这几方面。首先,妈妈已经退休了,主要任务就是照顾家庭;其次,父亲的生意还在坚持,每天起早贪黑地忙碌着,家庭的经济状况尚可;再次,徐竞的工资一部分存下来留作结婚备用金,也会给妹妹花一些。比如新学期开学前,妹妹的书包、文具等,徐竞早早地就给她备齐了。

今天他家的“小丫头”真是幸福,全家赚钱给她花,或许这是“兄妹年龄差”带来的好处。“我希望这种安稳的状态一直延续下去,但也得居安思危。”徐竞想在了前面。

妹妹的功课都是徐竞盯着,比如,在班级微信群里,他是“小丫头”的家长,老师的通知他要去回应,甚至跟女朋友看完电影回到家,别管多晚都得把妹妹的作业检查一遍。

在妹妹的心中,徐竞这个哥哥是比爸爸更严肃的人。徐竞说:“我管教我妹时都是关上房门,不让我爸妈掺和;气急了我是真说她,她也是真怕我。”为此,家里出现过纷争,父母老来得女,本来就将宝贝女儿视为掌上明珠,平日里娇惯着,他们一时接受不了徐竞对妹妹的严厉管教。但徐竞略带“威胁”地说:“让我管,就听我的;否则,你们自己带,我一点儿不插手。”就拿徐竞给妹妹制定的钢琴练习计划为例,每天练习一小时是规定动作,父母再三督促都不奏效;但只要哥哥一个眼神搭配上用手一指,她就乖乖地坐到了钢琴前。

徐竞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我想把父母对我教育的成果立即转化到她的身上,想将瑕疵修复好,别让妹妹重新经历一次,让她尽快成长。”他最大的期盼就是当有一天父母干不动了,妹妹能够“立起个儿”。

“家里有两个孩子,如果年纪相差不大那是一种状态,可能他俩会为一个玩具而吵得不可开交,但过了这一阵就亲密得一塌糊涂,这就叫兄弟姐妹。”徐竞分析说,“但我们家这种特殊情况,很难单纯地理解成兄妹。”妹妹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增添了不少欢乐,也让徐竞感受到了“亦兄亦父”的那种状态。

“今天想来,幸好家里添了个妹妹。真是添个弟弟,我想全家的压力会更大。到时我还得操心他娶媳妇的事。”说这话,徐竞笑了,可转念一想,他略显激动地说:“‘小丫头’出嫁的那天,我舍得把妹妹交到另一个男人的手里吗?不敢想……”

在记者看来,25岁的徐竞的确表现出了同龄人不具备的成熟感和责任感,这或许就是妹妹给他带来的改变。徐竞说:“有时还想单纯地做个孩子,但面对我妹,不得不当个大人。”

生育二孩需要关注哪些

谈女朋友近三年,徐竞也要即将结婚。对于自己的婚后生活有没有憧憬?又憧憬些什么呢?

徐竞说:“近段时间,我和女朋友也在商量这些事,但每次讨论婚礼时,我女朋友都要给我妹安排些重要角色,让她当花童,让她捧婚戒,让她弹钢琴,还惦记着让她扮演丘比特小天使。每每提起婚礼,都像是给我妹安排的‘个人秀’。”就拿前不久拍婚纱照这件事说,不少照片里出现了妹妹的身影,或是趴在哥哥肩膀上摆姿势,或是扯着嫂嫂的婚纱凹造型,这些照片又让徐竞的思绪错乱了。接下来还要定制礼服,小姑娘也要随着新娘的装扮定制几套。

“结婚之后,我就要搬出来单住了,就无法像现在这样管着我妹了。”徐竞说。每当谈起这个话题时,妹妹都执著地要求和哥哥嫂子一起生活。那天妹妹问哥哥:“你搬家后还回来吗?能带着我一起走吗?”妹妹的一句话,让这位男子汉鼻子不禁酸了一下。

今天,全社会都在鼓励年轻人生育二孩。在徐竞看来,如果夫妻二人都是独生子女,生育二孩前一定要思考周全,“因为没有处理兄弟姐妹关系的经验,一定要重视这件事,当做一门课程来学。”

“我婚后肯定会生孩子,但生不生二孩我们俩得考虑充分后再做决定。”徐竞说他有这些思考——

首先要看经济能力,现在多少家庭的二孩像是给长辈生的,特别是小两口经济状况吃紧时,需要长辈掏钱供养。而从父母口袋里掏钱养娃,徐竞做不到,毕竟妹妹还未成年。其次就是带娃的问题,虽然徐竞的父母正是帮儿子带孩子的年纪,似乎大多数家庭都这么做,但他家的情况比较特殊,妹妹尚未成年,添一个娃暂且能应付,而生二孩时他们的精力能达到吗?

比这更让徐竞忧虑的是,他在生娃前,需要和妹妹讨论一次。“我一直说我身份模糊,其实妹妹对家庭关系的认识也很模糊,她那股犟劲儿和我一模一样。”徐竞说,“再加上‘小丫头’聪明敏感,又是似懂非懂的年纪,我在要孩子前,一定给她讲清这其中的关系,避免她心里落下阴影。”

在和徐竞聊天的过程中,记者也在不断梳理生育二孩需要关注的问题。首先,作为夫妻二人是否做好迎接家中第二个宝宝的思想准备,是否征求过家中大宝的建议,是否掌握调解家庭内部两位小成员之间关系的方法。其次,两个宝贝的年龄差究竟在多少岁合适,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但面对这个问题要着眼未来,深入思考。再次,不能将带二孩的任务全部推给双方父母,在他们无法给予援助的前提下,夫妻二人如何面对家庭的扩容,把两个孩子的衣食住行学全方位接管好。

从过去“一对夫妻一个娃”到如今“家中和美两个娃”,这是社会趋势,需要不同的家庭提供不同的经验,更是每一对夫妻的必修课。最好的“经验”或许就是爱和理解,要成长的不仅是孩子们,还有身为父母的我们。(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

  • 上一篇:清明假期 您被和平区“圈粉”了吗?
  • 下一篇:敢教日月换新天: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