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今天是第26个世界读书日。阅读优质读物,对于中小学生成长具有启迪智慧、启蒙人生、奠基未来的重要作用。如今,如何加强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如何充分发挥课外读物的育人功能,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学生课外读物是育人育才的重要载体。加强学生课外读物管理,提高学生课外读物质量,对于进一步拓展教材知识内容、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促进课程教学改革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然而,近年来一些学生课外读物在内容、质量等方面缺乏监管,良莠不齐,鱼目混珠,导致存在思想性、科学性、适宜性等问题的课外读物流入校园,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破坏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业发展和身心健康。
令人欣喜的是,教育部近日印发了《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明确提出12条“红线”,严把课外读物进校园的关口。从一定意义上说,“办法”对课外读物进校园存在的问题不是简单地“堵”,而是通过加强规范管理,既把好关,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又鼓励提倡学校、教师和相关教育工作人员主动为学生推荐好书、推动阅读、保障阅读、提升阅读,切实发挥课外阅读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办法”提出,中小学校要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建立阅读激励机制。这就需要学校认真审查、推荐课外读物,用优雅明净的环境吸引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正面向善的阅读行为来预防和抵制粗陋卑劣的读物在校园里泛滥。此外,学校和家庭还应引导学生克服功利化、应试化阅读的倾向,提供便利的阅读条件,激发学生阅读热情,指导他们掌握科学阅读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