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天津北方网讯:1963年8月1日,《天津日报》第三版左下角登载一则标题为《8月中旬将有大雨》的消息。“天津气象服务台发布8月上旬天气预报如下:本旬有两次较大的降雨,第一次在1日到3日,第二次在8日到10日,局部地区可能有暴雨。另外,在6日左右,有一次局部地区的雷阵雨天气……”
报纸上这则不起眼的气象预报在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但这则消息很可能就是关于1963年海河洪水灾害最早的预告。当天,河北省还召开了全省抗旱工作电话会议,但是会议刚刚结束,河北省的一些地区就开始下雨,在接下来的几天,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在8月上旬沿太行山东侧而至,伴随着暴雨而引发的洪水惊天动地。
据《20世纪中国水旱灾害警世录》记载:海河流域的这场大暴雨,强度之大、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总降水量之大,均达到海河流域有文字记载以来的顶峰。降雨从8月1日开始,10日终止,绝大部分暴雨集中在2日到8日。7天累积降雨量大于1000毫米的面积达15.3万平方公里,相应总降水量约600亿平方米,洪水径流量也达到了300亿立方米。当时海河南部的暴雨中心,7天降雨量高达2050毫米,创中国内地7天累计实测雨量最大纪录。
暴雨造成海河上游40多条支流相继山洪暴发,大小支流频频漫决,一批中小型水库纷纷垮坝失事,洪水通过京广铁路进入平原地区,直逼天津。
从8月9日开始,《天津日报》上开始不断出现防洪抗洪的大幅报道。8月14日,《天津日报》头版刊登中共天津市委、市人委发出的防汛抗洪紧急指示,号召全市人民动员起来,向洪水展开顽强斗争。“万众一心,英勇顽强,战胜洪水”成为鼓舞人们防汛抗洪的响亮口号。
曾参与了1963年抗洪抢险的王进老人回忆道,当年各个单位都组织青壮年加入抗洪抢险的队伍,他至今仍记得赶到海河堤坝时看到的触目惊心的景象:“当时海河干流的水已经基本与大坝持平了,感觉大水随时都能漫过海河吞没我们的家园。”
天大校友刘小兰老人也曾参与到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她还清楚地记得当年发生过的事:“1963年暑假航海队在学校集训,不久天津市就面临洪水的威胁。这时天大航海队接到上级领导的指示,全队立刻荡桨去独流减河参加抗洪救灾。我们的任务是划船载着市领导和专家沿河视察,还要到决口处或可能决口处视察。我们天天吃住在船上,因晚上有露水,我们都穿上厚厚的雨衣睡觉,只要有任务,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里,我们都会立刻荡桨出发。有一次夜里完成任务归来,船将要靠岸,因夜里没有灯光,再加上劳累过度,我一不小心掉进了河里,好不容易才上了岸。”
8月19日,中共天津市委再次发出给全体党员的第二封信,题为《迎接更艰巨的斗争,坚决战胜洪水》,广大党员干部和工人、农民、学生等各界群众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奔赴抗洪前线。全市先后近100万人参加了抗洪斗争,其中50万人开赴抗洪前线,守卫着长达300公里的堤防。
“全市人民在解放军和全国各地的支持下,与有水文记录以来从未有过的特大洪水英勇搏斗50天,经受两次洪峰严峻考验,夺得抗洪斗争的全胜。”1963年9月27日,《天津日报》刊载《广大军民以回天之力战胜洪水》并配发社论《我们战胜了洪水!我们经受了考验!》标志着天津抗洪斗争的伟大胜利。
1963年11月17日,毛主席为在天津举行的抗洪斗争展览亲笔题词“一定要根治海河”。从此,一场轰轰烈烈的根治海河运动在华北地区全面展开。
距离那场罕见的洪水已过去了整整58年,如今海河也早已安澜,但天津人民万众一心,英勇顽强,战胜洪水的精神却永远不会被忘怀,那场大水虽冲破了坚固的堤坝,却冲不破党与人民始终站在一起,共同面对灾难战胜灾难的决心和勇气。(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