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智能大会专题报道
人工智能与“云服务”改变企业运营
任何一个时代的商业,都受到它所在那个时代的技术的影响,从最早的人工到后期的算盘再到互联网,一步步改变商业的基础技术。
如今,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正推动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其中,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支撑的人工智能表现得更加明显。有机构预测,预计到2035年,人工智能能够把整个行业的平均引领能力提高38%,劳动生产力提高80%以上。
人工智能对商业的影响同样异常深刻,突出表现在业务流程、知识管理和管理本身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其中,管理的智能化包括从数据采集到反馈、监控、评估等一系列环节,此外还有智能化分析预测以及智能化决策。
以软件行业为例,为给企业提供信息化方面的技术和服务,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技术的智能管理平台不断涌现,全方位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革新。
在财务领域,智能报账系统可以将原始单据拍照上传,通过影像识别实现智能审核,随着电子发票应用,财务处理会更加智能化。在人力资源领域,智能助手不但可以及时回应员工的问题和诉求,还能在招聘环节进行自动化测评,遴选企业需要的人才。营销领域也体现了智能平台的价值所在,比如,电商会根据过往的消费记录向顾客推荐合适的商品,商品定价也会根据区域时段和供货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在制造环节,装备自动化已经全面实现,同时人工智能也积极推进制造后期客户管理的发展。在协同办公领域,也有各种智能化助手,它们比原来固定模式的协同软件更加灵活,可以更加灵活地应用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场景,同时构建全新的知识储备库,利用社会上更大量的知识资源,助力企业更好地发展。
技术的革新和观念的变化让软件行业从提供产品转变为提供服务,从打造工具走向打造平台。
基于六大技术的“云服务”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趋势。所有企业,包括大型企业、巨型企业的企业服务都会走向“云”,这也是企业互联网化的目标模式。“云模式”带来的连接、协同、共享和零边际成本,是其他任何模式都做不到的。
相信人工智能与“云服务”的结合与应用,将对商业的转型升级产生积极的影响。
AI+时代 应用才是硬道理
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设备没有屏幕了,这个时候语音合成和识别成为人机交互非常重要的趋势。
前天,2017年国际语音合成大赛的结果出来,科大讯飞获得全球第一名,这是由卡耐基梅隆大学牵头的比赛,比的是英语。科大讯飞让机器开口说话,已经开始达到或者说超越人工。
而对语音识别,科大讯飞是中国第一个把深度神经网络用在语音识别这个领域。2010年发布语音云平台,宣布语音听写时代到来,那个时候在实验室测试的85%才可以对外,没想到在手机的各种场景各种口音上,真实的准确率只有60%;到2016年准确率在95%以上,这个中间从60%到95%,35个百分点的提升,20%来自于算法的突破,15%来自于数据的积累。
从语音到认知智能,我们提出让机器能听会说,能理解会思考。讯飞在2014年承担了科技部的首个AI的重大专项,希望通过这个项目使得未来的机器具备推理学习和知识管理的能力。目前有两个进展,去年的国际常识推理比赛,比的是英语和西班牙语,科大讯飞是全球第一。我们还是很自豪的。另外一个比赛是去年的国家标准研究院组织海量信息发现的比赛,参与的单位有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有IBM,我们中国拿了世界第一。
在今天这个AI+时代,技术发展到今天这个现状,但大家认为,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应用,应用才是硬道理。
在教育领域,我们跟教育部中心一起做的验证,首先是在大学四六级的英语作文,后来在江苏的高考语文作文中,计算机改作文已经超过人工了。人工专家组改500份,机器学习之后,改剩余几十万卷子,人也改,如果有差别挑出来抹掉改,专家组联合评议,90%是机器准。
AI在电信防诈骗领域,去年6部委发布关于电信防诈骗通告,不到一周,1300个诈骗分子被挖出来,25个诈骗团伙就出来了。
这些都是我们看到AI带来的变化。科大讯飞把这个技术开放给所有的AI应用单位,现在围绕讯飞的创业团队,今年年初达到了30万家,我昨天的数据已经达到40万家了,在天津有5030家,每天的访问人次超过35亿人次。
现在AI处于当年2000年互联网泡沫一样,看起来短期内可能有不少的泡沫,但是10年20年来看就是伟大的革命。中国在这方面是有很大的机会的,因为在中美创新能力对比中,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原来是美国强,客户中心和效率提升是中国强,但是AI恰恰是应用驱动需要不断的数据迭代的。
为什么要研制大飞机
为什么要研制大飞机?首先,大飞机是一个全产业链,包括研制、服务、旅客和政府。政府是指我们一架飞机出去,这架飞机要获得所在国的行驶证,而且这架飞机不管飞到哪儿都是中国的领土,整个来讲是很复杂的系统。
要做大飞机,就要有一个很大的市场,未来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市场,现在飞机的销售中国是世界第一,但是我们现在的航运跟人口相比,仍然很少,我们去年只有4.88亿人次乘飞机,也就是相当于人均0.36次,美国达到了2.6次,我们未来只要达到美国的数字就可以。我们有规划,在2030年中国要达到15亿人次,总的飞机架数在一万架左右。在民用机场方面,去年我们只有200多个,到2030年中国要建500个机场。全世界都看好我们这个市场,商飞的飞机仍然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将来会销售2000架,未来在全世界3000架。
飞机制造可以促进上下游产业,包括材料、电子零部件、机械设备,最后再到服务,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它对技术的带动有一些数据,在美国,它的贡献比是4比25,就业比是1比9,还有投入产出比,日本算出的投入产出比的数据,发展10年是1比80,也就是现在投1块钱,10年以后有80倍的效益。
为了发展大飞机,中国成立了商飞公司。我们是新成立的公司,面对100多年的波音和47年的空客,商飞面临着很多挑战。当然也有很好的机遇,现在国家有足够的实力和很好的工业基础,加上政府、市场、客户的支持。我们也提出来一个愿景,就是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环保的飞机。我们也要牢牢地抓住自主产权,总体设计产权。
商飞未来就是三个型号,第一是ARJ21-700,现在在成都和上海飞行,6月28日刚刚服役一年,上座率是90%;C919飞机是现在研制的大飞机,在今年的5月5日成功举行首飞;C929是前不久我国刚跟俄罗斯成立的公司要做的宽体客机。C919的座位数是168个,航程是2200海里,增大航程是3000公里,从北京起飞可以飞到新加坡和整个东南亚,从上海起飞可以覆盖到包括澳大利亚这些航线,是一个干线飞机。我们将来有一系列的机型,有标准型、基本型、加大航程型等等。
我们有先进的飞行控制系统,整个飞行控制已经没有传统的拉杆、钢索,全部采用了数字化的电传操作系统;第二是先进的航电系统,我们用了一个多模块集成式的,当一个模块失效,另外一个模块可以承担它的工作,原来我们是一个特定的工作,特定的计算机,现在全部是用一个统一的模块替代所有的计算机。
我们在材料上,复合材料上碳纤维用了12%,还有铝合金,第三代铝合金我们用量最大,我们以后还会对金属基的复合材料进行大量应用,就是金属材料和碳纤维的合成材料,一层层叠加来发挥各自的优势。材料方面也会大量用新的材料,下一代的新材料主要是碳纤维,现在878和850的主材料是碳纤维,我们现在也在扶持一些纳米的新材料。
在民用客机的创新方面,未来的民用客机一个是超音速客机,现在国外也在做这个研究,美国人也在做,可能在五年内就会产生这种小的超音速飞机;第二个就是核能电池飞机,现在俄罗斯和美国都在进行研制;第三是无人驾驶飞机,我预计在未来五年,美国很可能就会实现无人的货运系统,我估计中国将来也可能,因为无人运输货运是比较保险的,晚上飞上天没有任何的干扰。
多长时间 机器才真正取代人
信号每秒传输速度只有100米,但是在电脑的计算速度却超过了光速。生物神经元的计算速度其实更加的快,最快可以达到几十亿每秒。而生物的这个机能,它的运算速度是更快的。我想要谈一谈AI所处的位置。
在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时候,AI智能是一种非常手工化的基因智能,也就是说人工把他们的知识输入机器中,然后这个机器就变成一个知识库,但是这些系统的发展速度非常的慢,而且应用的领域是非常的窄,如今我们更多谈到的是AI的视觉能力和听觉能力等,还包括语音识别能力。
去年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是否已经实现了高水平的机器人工智能,是否机器在所有的任务操作中都代替人类,从2016年开始到什么时候,机器才真正地取代人?我们进行随机的调查,许多人认为,可以在10到15年实现,有些人认为100年后才能实现,而且专家的意见有很大的分歧,一些媒体的观点,认为大概45年之后可能会达到50%。
AI可能要花一定的时间,比如说几十年或者50年的时间能够达到人的智能的水平,然后呢再经过一段时间,可能又有一个新的飞跃,最后,进入了更远期,到时候我们就会开发出新的技术,那不仅仅是局限于数字性的技术了。
当然现在可能我们不太关注这么久远的未来,我们主要是看短期和长期。从短期来看我觉得可能有很多的政策性的问题,大家也都谈到了。比如说像自驾车的这种系统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比如说一辆汽车得做出一个选择,比如说要压过3个老人还是压过两个小孩之间的区别,会发生什么样的道德性的问题。
那如果我们看一下长期,它可能跟人的聪明度是一样的。我写了一本书就在几年之前,我就分析了这样的一种趋势,就是一旦AI达到人脑的这个水平的话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其实我还是比较悲观的。
那我们在研究方面的挑战是什么呢?我们现在已经有了技术基础可以把它不断地应用,可能过几十年的时间达到更好的应用。但问题就是怎么样创造出更好的,建立起AI的控制体系,让它真正地为人类所服务。当然我们在不断地提升它的能力,让AI逐渐地达到我们人的智能水平。在过去2到3年里我已经看到了现在世界上很多的研究小组都在做这个,我们必须得解决这个控制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所谓的AI的治理问题。
在政策层面在过去几年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新动向,比如说在政府方面,然后有很多的报告啊,还有一些行业协会,还有一些伙伴关系,还有西方的技术公司,包括facebook、谷歌、微软等等这些公司,他们成立了一些平台,还有一些非营利性的组织,他们向公众发布了一些很重要的信息还有技术的趋势。
我觉得我们应该将这些对话连接起来,将东方的研究者所研究出的成果,与我们的成果对接起来。这样我们才可以共同应对技术难题,让机器变得更加智能,并且我们如何更好地控制机器,并且为国际合作制定一个框架。所以我非常欢迎中国的AI专家,能够与我们共同合作,取得接触,尽快进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