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专家解读智能驾驶技术
作为首届世界智能大会的重要赛事,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备受关注。智能技术和汽车产业如何融合?比赛将有哪些亮点?近日,记者采访到了设计比赛的权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驾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学院院长、“千人计划”专家邓伟文。
“人工智能不像物质和能量、动力那么惊天动地,但它以柔软和默默无声的形态改变了世界,它进化速度要远远超过生物智能。”李德毅介绍,目前,全球智能驾驶测试有三个不同的背景,分别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汽车制造业,强调自动驾驶,逐渐解放驾驶员的脚、手和注意力。比如,当下已经很常见的定速巡航、自动泊车技术等就是基于这个思路。而以谷歌和百度为代表的IT行业则倡导智能驾驶,更加侧重智能感知、激光雷达、深度学习能力的技术理念。还有以微软为代表的微电子行业侧重芯片混合计算能力的研究。虽然他们都以研究智能汽车为主,但技术背景和路线却都有很大不同。
李德毅表示,目前,鉴于不同行业对智能技术渗透到汽车制造业上所产生的不同背景和路线,智能汽车测试的标准纷繁复杂,希望能以世界智能大会和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的举办为契机,研究探讨制定测试评价标准体系,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谈到人工智能技术和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方面,邓伟文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是一个世界性发展趋势,也日益成为了国家技术发展的战略。传统汽车亟待需要升级改造,信息化特别是智能化技术跟汽车产业高度融合为包括汽车在内的传统工业升级带来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智能驾驶的核心就是替代人、服务人,通过渐进的方式逐渐走向无人驾驶或自主驾驶,这很可能是汽车技术发展的一个终极目标,即逐步并最终完全替代人的驾驶。”邓伟文告诉记者,目前汽车界普遍采用的是一种渐进的方式,比如早期的巡航控制替代踩油门的脚,这更多是从便利性的角度考虑,再逐渐替代制动踏板,像紧急避障系统,进一步将替代操作方向盘等,一方面尝试减少人的驾驶疲劳和驾驶负担,另一方面就是提高驾驶安全性和可靠性。
邓伟文在展望未来智能交通环境下的智能汽车情景时说:“就像今天人们手上离不开智能手机一样,未来汽车不只是个人的运载工具,它会大量接触信息,有很强的处理能力,可能是个人的办公、休闲甚至娱乐场所,成为一个高度智能化的移动节点,使得人和社会通过车辆移动节点高度融合。”正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