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11月28日,市教委主任王 做客天津新闻广播“公仆走进直播间”特别节目《委办局长年终访谈――2016干得怎样?》,针对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为了打造“百姓身边的好学校”,本市做了哪些工作?
王 :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打造“百姓身边的好学校”,本市这几年主要采取了这样几项措施:
一是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促进均衡发展,“短板”主要在农村学校,为了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高水平均衡发展,我们制定了100条建设标准,在市级层面实施了校舍安全加固和提升工程,图书配送工程、教学仪器设备配置工程、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工程、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和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着力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升教育质量,逐校进行评估验收,确保硬件过硬、软件不软,切实办好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目前,我们已完成两轮达标建设,正在推进第三轮达标建设。去年,我市16个区县全部通过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
二是建立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机制。我们大力推进了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它不同于以往局部的、短期的对口支援、结对帮扶,而是教师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我们明确要求各区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比例不低于教师总数的10%,骨干教师交流轮岗比例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交流轮岗年限不得少于1年,通过让优秀师资“动”起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目前,各区都在积极推进这项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比如,耀华中学与第十九中学结成联盟学校,已选派多名优秀教师到十九中任教。初步统计,和平区参与交流轮岗的教师已占到了本年级任课教师的1/3,其中骨干教师已占到交流轮岗教师总数量的62%,语文、数学、外语等主要学科已实现教师交流轮岗全覆盖。
三是推进学区化管理。主要是要求各区因地制宜,按照地理位置相对就近的原则,将区域内的学校结合成片进行统筹管理,提倡多校协同、资源整合,打破校际壁垒,学区内各学校之间师资、硬件、软件资源共建、共享,实现校际间先进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深层次交流。比如,和平区积极推行学区化、学校联盟及互助共同体办学模式。组成学校联盟,实施“八统一”,即统一管理、统一共享设施、统一教师调配、统一师资培训、统一课程规划、统一教研活动、统一质量监测、统一评价激励,有效提升了学区内各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河西区积极推进学区化办学,由海河中学牵头的第一学区片的新华中学、海河中学、佟楼中学、卓群中学,已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同时,各区还充分发挥“三通两平台”的功能作用,运行现代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学区片内视频资源、文档资源、微课程共享。
四是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集团化办学是一种优质教育资源扩张的模式,名校利用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对集团内其他学校施加影响,可以让更为科学的办学理念及课程管理经验得以传播,在更广范围内落地生根。比如,天津实验中学与河西区梧桐中学组成的办学集团,依托实验中学的优质资源,实行“总校统筹管理、分校相对独立、教育资源共享的”的管理模式。实验中学已先后向梧桐中学选派了19名优秀教师,实现了品牌、文化、师资、课程等优质资源共享,使梧桐中学这所新建校实现了高端起步、高位发展。为全面提升滨海新区基础教育水平,不断扩大新区优质教育资源,我们还实施了市区名校与滨海新区中小学协作发展项目,南开中学、天津一中、耀华中学、实验中学、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等,采取在新区建分校,联合办学,对口支援等多种模式,建立了南开中学生态城学校、天津一中滨海学校、天津实验中学滨海学校、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选派有经验的副校长带领教学、管理团队直接进驻,引进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方法,有效提高了新区学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了新区教育的新优势。
这些均衡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以前学生家长不怎么认可的家门口的学校,都发生巨大的变化,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大幅提升,有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得到学生家长的普遍认可,成为了“百姓身边的好学校”。比如,和平区十一中学与二十中学结成联盟,教师交流轮岗成为常态,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享,联合开展教研活动,共同推行“小组合作、学案导学”的高效教学模式,给这所百年老校带来了勃勃生机。河西区佟楼中学在海河中学的帮助下,开发校本课程,开展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积极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成为体育艺术特色学校。红桥区西青道中学是天津师范大学的基础教育服务基地,在高校教育专家的指导下,深化学校特色建设,为每位教师建立成长档案,培养了一批名师、名班主任、成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先进示范校。蓟州区礼明庄镇中学是一所普通镇办学校,通过达标建设,在市、区两级教研部门的积极帮助下,在教师修养、学生素养、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符合农村孩子成长特点的内涵发展之路。(北方网编辑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