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天气回暖,候鸟北飞,沉寂了一冬的湿地开始热闹起来,包括天鹅在内的候鸟先头“部队”陆续抵津。按照往年的规模,今年春季高峰期,来津栖息的候鸟将达到30至50万只。浩瀚的水面、灵性的生命、起伏的苇荡,一道道别致的风景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态之美。
鸟儿择良木而栖。在迁徙的过程中,鸟儿们总是会寻找、选择那些环境良好的地方栖息、安家、繁衍。鸟儿们的选择,其实是用翅膀给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打分。当我们看到小区里、公园里、树林里的鸟儿多了,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听到清脆的鸟鸣时,我们为之欣喜,但,不应该仅仅是欣喜。
我们比任何生灵都更加向往美好的环境。然而,我们不是候鸟,这个地方环境被破坏,就去选择另一个地方。面对雾霾、水土污染、湿地锐减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导致的生态困局,我们不能躲、不能逃,最好的选择就是承担起自己的那份责任,像保护自己的眼睛那样保护绿水青山。
生态建设从来都不是一道可有可无的选择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今年年底前,完成京津冀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3年内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勘界定标,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守住红线,是为了留下更多绿水青山。这条线,不但划在版图上,检验地方政府的工作成效,还要划在每个人的心中。因为除了技术手段,严守红线的最重要因素是人。每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每一位公民不仅有享受清新空气、健康食品、宜居环境的权利,同时也负有以正确的生活、行为方式呵护碧水蓝天的义务。
作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之美,需要每个人的主动作为。(北方网编辑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