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将在天津举行,这是一个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水平的重要契机。如何当好东道主,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是摆在全体市民面前的一道必答题。本报从今天起开设“做文明有礼天津人”专栏。欢迎您加入我们,表达您的心声,提出您的高见。
话说,不出十五都是年,元宵节来临,吃元宵、赏花灯、逛庙会,热闹喜庆,不减一丝年味。不过,关于这个元宵节要不要放孔明灯的争论,似乎比那舞龙耍狮还要热闹,煞是抢镜。
放孔明灯在中国很多地方是古老的年俗,小孩和年轻人尤为喜欢,夜空里,孔明灯缓缓上升,星星点点,不仅视觉上很美,也寄托了人们的祝福和企盼。以往在津城海河沿岸等开阔地兜售孔明灯的商贩生意不错,但游客和市民的燃放带来的是安全隐患。而近日,北京南苑机场因一孔明灯卷入滑行的飞机左侧发动机,造成航班延误。鉴于此,近日全国多地下发了孔明灯的禁放令,更有多家媒体微博大号号召向孔明灯说不。
说起来,很多传统年俗诞生在古代的农耕社会,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地理环境。来到现代,城市高楼林立,居住密集,孔明灯的从流飘荡使危险系数和事故概率大大增加,孔明灯的明火极易引燃树木和户外易燃物,酿成事故;再加上现在的空域飞行活动密集,孔明灯对航空安全也造成了很大的隐患。如此种种,都让燃放孔明灯成为一个隐患极大的行为,这一古老年俗和现代生活意外撞车。
当老例儿遇到现代生活,撞车的不只是孔明灯。拿我们身边的老大难问题――放鞭炮来说,本市规定,外环线以内自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初五和正月十五当天每日6时至22时为允许燃放时段,但在初六、七、八几天仍有不少商户市民罔顾禁令大放开门炮,只为了自认为的那份吉利,制造了噪声、空气、路面等多重污染,提高了城市维护成本,且存在一定的火灾隐患。
在任何社会条件下,居民行为都是有边界的,自由也是有限度的。为了公共安全和环境质量,人们的观念应该与时俱进。现代城市生活,一些年俗老例,该淡化的要淡化,该说不的就说不。某种程度上,这反映了我们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每一位市民,都有责任有义务,为改善环境、减少隐患出一份力。在烟花爆竹禁放令面前,做一位遵规守法的市民,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而对于像拒绝孔明灯这样的倡议,更应该积极响应,做一位文明有礼的天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