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79岁的琼瑶近日在社交网站上发布了一封写给儿子和儿媳的公开信,把自己对亲人叮嘱的对身后事的想法和要求等公布于众。信中透露,她因为不久前看了一篇题为《预约自己的美好告别》的文章,有感而发想到了自己的身后事。一时间,这篇“遗嘱”引发很多人议论与思考。
天津遗嘱库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该库绝大多数的咨询都是与财产继承和分割有关,而且很多老人需求非常急迫,看中的就是天津遗嘱库有专业人员可以提供法律上的咨询和帮助。
财产继承纠纷多
立遗嘱需求走高
来自本市老龄办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天津市60岁以上户籍人口已经达到230.37万,占全市户籍人口的22.43%,人口老龄化程度超全国平均值,在上海、北京之后,位列全国第三;本市65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46.93万,8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33.41万;失能老人约占6.65%,空巢老人约占70%,独居老人约占10.21%;从性别看,各个年龄段的女性数量都超过男性,且超过比例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选择办理遗嘱登记业务。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是近些年来的财产继承纠纷呈直线上升趋势,对家庭关系构成威胁,这样的背景下,借助第三方机构完成遗嘱的确立,成了很多人的选择。
有调查显示,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立遗嘱想法的人占73.6%,有过的占26.4%。目前人们看待遗嘱的情况是:大部分人不愿明面上提立遗嘱这件事,认为它“不太吉利”,但是实际上现在还是很多人关心遗嘱的话题、关心立遗嘱有什么好处,因为现在财产纷争越来越多,立遗嘱可以防止子女起纠纷,也为了将来子女继承财产手续简便。
六成遗嘱被判无效
遗嘱是立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遗产或其他事务所作的个人处分,并于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立遗嘱人往往希望通过遗嘱对身后事的处分来避免继承人因财产发生纠纷,导致家庭不睦。随着当今社会老龄化的加速,涉及老年人的赡养、财产等问题越来越多,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老年人采取立遗嘱的形式处分个人财产权利成了首选。但是,由于遗嘱涉及的法律条文较多,如果遗嘱立的不规范或者遗嘱内容超出了法律允许的范围或遗嘱难以执行,不仅不利于家庭和睦,更容易在继承人之间产生矛盾,最终遗嘱导致在法律上没有效力,老人的心愿不能得以实现。有数据显示,超过60%的遗嘱在遗产纠纷中被法院认定为无效。
天津遗嘱库负责人周立莹对此表示,现在有不少老人都有了一些法律意识,也有一些老人有提前立遗嘱的意识,但是并不清楚相关法律方面的规定和程序,对于如何订立遗嘱、合法有效遗嘱的具体条款和格式等还不了解,还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只要口头说过了或者子女们都当面同意了,遗嘱就生效了。这其实都是误区,而且由此引发的遗嘱无效、老人被骗的官司很多,经常会有一些老人立下了遗嘱却被宣判无效的情况,还常常出现“有遗嘱仍然对簿公堂”的怪现象,导致家庭矛盾和纠纷。造成这些的主要原因是老人对于所立遗嘱的形式和法律要求不了解。这个时候,由专业机构、专业律师来提供服务和帮助,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现在,年满60岁的老人可以本人或由家属携带老人证件,前往位于天津市和平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二楼(天津市和平区荣安大街138号,中华职专旁边)的天津遗嘱库进行现场预约,也可以拨打电话(022)60906005预约,在老人身体状况允许时尽早办理遗嘱。
父母遗产
独生子女未必顺利继承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现在“80后”、“90后”乃至“00后”多为独生子女,很多人认为独生子女继承父母的全部遗产,似乎是理所当然、毋庸置疑的事。目前不少老人对立遗嘱就存在这样一个误区,以为家中只有独生子女,就无需订立遗嘱,只需按照法定继承,即可让独生子女继承全部财产。
然而,记者从天津遗嘱库获悉,前来咨询遗嘱办理事宜者中,独生子女家庭的90%以上有“独生子女是否能顺利继承父母的全部遗产”方面问题。业内人士对此建议,保证子女能顺利继承父母遗产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父母在生前立下有效的遗嘱。
周立莹介绍说,现实生活中,很多老人都不把立遗嘱这件事放在心上,觉得自己还活着写这种东西有点“触霉头”。而一旦事到临头,导致独生子女继承难有三大风险:一是不能全额继承家产。由于我国《继承法》规定的遗产继承顺序,第一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且份额均等),第二顺序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若没有,则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继承发生后,必须所有的法定继承人放弃继承,父母的房子等财产才可过户到自己独生子女的名下。如果没有写遗嘱,一旦父母比祖父母、外祖父母先去世,则遗产将流转到父母的兄弟姐妹那里。这些继承人故去时,财产会再继承,导致房产等在经历过几次继承之后,散落在更多的远亲手中,并没有完全给到被继承人想给的人。另外,《婚姻法》第17条规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继承和赠予的财产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所以,即便如愿将财产给到第一继承人中的子女,当其结了婚,父辈留给子女的遗产,就成了独生子女夫妻的共同财产,假如遇到婚变或独生子女比配偶早去世,就会造成家庭财产流失。
二是独生子女的父母离世之后,孩子办理房产继承时,或者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获知父母银行存款在哪里、有多少的时候,只好想尽办法打继承官司,拜托法院协助查询。而现实中,独生子女起诉无法立案的问题真实存在。
三是独生子女想继承父母留下的房子,公证手续繁多,例如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死亡证明要到原籍去开,还有如母亲去世后父亲没有再婚的证明、父母没有其他子女的证明……
周立莹说,我国《继承法》规定,遗嘱继承的效力优先于法定继承,在有遗嘱的情况下,按照遗嘱继承优先处理遗产,这体现法律对遗嘱的重视。因此,父母若想子女顺利继承,遗产继承要及时处理,千万不要误以为独生子女继承遗产就一定简单,最好在生前立下有效的遗嘱,列明财产清单,指定继承人,明确财产权利,避免财产旁落,注明重要信息(如父母在遗嘱中注明祖父母、外祖父母是否去世以及去世时间),使孩子将来办理继承时可简化手续,避免财产丢失。
隔辈遗赠
继承人从“知道”到接受有时限
记者在天津遗嘱库采访时,工作人员讲述了一桩比较特殊的隔辈遗赠事例:市民王大爷最近刚在天津遗嘱库订立好遗嘱――老两口去世后名下所有财产由外孙女继承。
原来,王大爷的女儿几年前丧偶,独自抚养年幼的外孙女。王大爷老两口看到女儿生活艰辛,就把外孙女接到身边生活。现在女儿有了第二次婚姻,生活很幸福,并且再次怀孕。王大爷老两口不想影响女儿现在的生活,又想维护一手带大的外孙女今后的生活。因为老两口都70多岁了,这件事一直是二老的心事,直到有一天他们看到关于天津遗嘱库的介绍,立即前来预约办理,立遗嘱把老两口的财产留给外孙女。
周立莹向记者解释说,根据《继承法》,外孙女并非是王大爷夫妇第一顺位继承人,王大爷订立遗嘱指定由其外孙女继承财产的法律定性为遗赠。另据规定,外孙女作为遗赠的受赠人应当在“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接受遗赠的表示,否则就视为放弃遗赠。那如何在“知道”受遗赠事实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的意思表示呢?司法实践中,可以行使遗赠权的方式主要有:向公证机构申请作为受赠人确认权利、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受遗赠人权利、向天津遗嘱库申请提取遗嘱。当继承人到天津遗嘱库提取遗嘱时,遗嘱库工作人员会要求继承人声明是接受还是放弃遗赠,并保留相关证据。对于继承人来说,提取遗嘱日期即视为“应当知道”之日,“应当知道”之日起两个月之内去办理相关继承手续,就可以完成遗赠事宜。这样,既充分尊重了老人自己的意愿,保证自己的财产自己作主,也能保证老人传承意愿得以实现,其外孙女今后生活有所依靠。
过早传承
房屋登记在子女名下有风险
记者采访中发现,现在有许多家长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将房产登记在子女的名下,以预防今后可能面临的财富风险。然而,房产过早传承给孩子,看似是明智之举,实则增加了许多潜在的风险。
例如,如果子女成年后不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父母想收回房屋将会有很大的法律障碍。天津遗嘱库接待的老人咨询中,已有多起子女成年后将房屋出卖,不让其父母居住的情况发生。还有的老两口在儿子未成年时,就以儿子名义购置了房产,而当儿子后来婚姻触礁离婚时,根据《婚姻法》规定,在夫妻婚姻存续期间继承或赠予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儿子的前妻分得了房产的50%,令老两口悔不当初。
自书遗嘱
老人立遗嘱先体检更保险
家住本市河东区的杨大娘有一养子和一养女,但生活是由侄子和侄女照顾。后来,杨大娘写下遗嘱,表明只要侄子和侄女在其晚年入住养老院后仍继续给予照顾,并为其料理后事,便将自己的房屋赠予侄子侄女。不料,杨大娘在立遗嘱后不久被诊断为患老年性痴呆症,并于一年后去世,她的侄子、侄女、养子、养女为继承杨大娘的遗产发生冲突。侄子、侄女诉至法院,要求按杨大娘生前遗嘱确认房产归他们所有。庭审中,养子称杨大娘被确诊患有老年痴呆症,故遗嘱应属无效。
周立莹对此提醒说,如果老人在订立遗嘱时邀请专业医生到场进行精神状态和身体情况认定,则可以避免未来小辈争夺财产的纠纷。订立遗嘱时,一般人不太容易想到需要医生在场进行身体和精神状态认定。但是,如果立遗嘱人身体状况不佳,则可以在立遗嘱时先去体检,找医生出具身体情况证明,或找专业机构进行精神评估,避免遗嘱效力被质疑。
周立莹说,遗嘱库在为老人咨询和起草遗嘱以后,老人需要填写申请表,并提交自书遗嘱和精神评估报告,之后就可以现场办理遗嘱登记和保管。为避免老人来回奔波,天津遗嘱库开通了精神评估便民通道,老人也可以选择在现场办理。
老人须知
一是要正确对待,不要等到最后年纪大身体状况不允许时才想起立遗嘱。
二是立遗嘱由于涉及很多专业的法律方面内容,最好找专业的机构,立好一份合法有效的遗嘱,才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家庭纠纷。
三是立了遗嘱之后,要考虑遗嘱保存在哪里、将来由谁提取出来交到谁的手里等。
此外,最好根据财产和家庭状况的改变随时变更遗嘱(法律上以时间上最后一份遗嘱为准)。
两万余名老人
遗嘱库订遗嘱
如今,人们日常谈论更多的是优生、优育,而对于“优逝”,有多少人能想到?人们不仅不愿谈起,而且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影响,甚至会感到晦气,以致主观上刻意回避、感情上不愿牵扯,以致“优逝教育”处于普遍缺乏状态。
优逝,是人们依法通过订立遗嘱,来主动管理好自己的财产,分配好自己的遗产,提前安排好自己的身后事。这样做,不仅能使自己在百年之后真正放心走好,同时也能给儿孙后代的生活带来一份平静。这可避免当患者突然出现认知障碍或进入昏迷状态、失去行为能力时,不能明了或签署遗嘱等文件的意义,遗留伦理及法律问题;也可在不可避免的死亡过程来临时,医学照护能理性有序又充满尊严,尽量使临终者从容欣慰、无所牵挂。
长期以来,国人是讳言死亡的,但是现在也开始慢慢地接受遗嘱文化了。
旨在为全国范围内年满60周岁的老人免费提供遗嘱咨询、遗嘱登记和遗嘱保管服务的天津市内首家遗嘱库――天津遗嘱库,将于今年6月迎来成立两周年。天津遗嘱库通过百余名公益律师等专业人士来帮助有需求者订立合法有效的遗嘱,截至目前,该库已经为两万余名老人办理了遗嘱服务。
看重优生和重视优逝同等重要。优生优育是人生良好的开端,而优逝同样可以争取完美的谢幕。
立遗嘱
也是传承家风
“家庭财富不仅仅是物质财富,在继承里面,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周立莹在采访中表示,目前国人订立遗嘱,内容主要体现在如何分配自己故去以后的物质遗产,而对精神遗产的传承,认识尚有不足。所以,天津遗嘱库在设立的过程中注重两方面内容,一是财产,二是家风的传承。
天津遗嘱库在接待老人立遗嘱时,还专门为老人们提供了一个“家风传承卡”,愿意给子女留言者可以填写,并可以与遗嘱一起保留在遗嘱库。老人去世以后,子女来遗嘱库领取的时候就能够看到老人立遗嘱时对子女的交代。例如,有一名退休教师在该库订立遗嘱时,在家风传承卡上给自己的两个孩子留下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希望善与爱的火种代代相传。“希望通过遗嘱弘扬传统美德,让社会形成良好的敬老氛围,子女不要光盯着父母的财产,更要重视精神传承方面的内容。”周立莹说。(北方网编辑曲璐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