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上海创新论坛现场。新闻晨报记者 海沙尔 摄
虹桥商务区在长三角区域内的联动发展作用愈发突出,目前已经进入功能打造的关键阶段。昨天,由本报主办的2016上海创新论坛・聚焦“虹桥商务区的功能打造与长三角发展联动”举行,政府官员、学者专家和企业家为虹桥商务区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大交通”是商务区优势所在
六年多来,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十三五”规划已出台。上海虹桥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闵师林介绍,目前虹桥商务区的核心区域为1.4平方公里,地上、地下开发面积分别为170万平方米和150万平方米,核心区和国家会展中心实现了整个区域的大连通。各功能区预计今年税收24.45亿元,核心区增长60%,开发建设后的经济效益还在逐步放大。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加快,到2020年虹桥商务区将成为长江经济带商务发展的重要节点。
曾经调研过虹桥商务区的经济学家周其仁认为,集轨、陆、空三位一体的“大交通”是虹桥商务区的优势所在,“很难不看好虹桥商务区的发展”。他建议决策者在建设中要注重规划和管制的“弹性”,在保持规划持续性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国内外重大变化做出适当调整。
“这里有世界一流的立体交通体系。”上海社科院院长王战认为,在“十三五”期间,综合交通优势还将进一步强化,虹桥机场与浦东国际机场之间的交通干线建设启动,将为商务人士带来更多便利,创造更多生产力。
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宪认为,虹桥商务区发展需要的是“监管”而不是“控制”。监管与市场配置资源之间要找到融合点,具体来说就是在市场力量、供求价格、公共利益、监管中取得平衡。
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成新产品
聚焦产业联动,在未来的发展中,虹桥商务区要把握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发展关系。
王战认为,虹桥商务区要根据需求有针对性地发展包括金融会计、律师和咨询在内的特定服务业,并配套医疗、餐饮服务,同时要对接好自贸试验区,把制造业、服务业、贸易各个环节所需的资源进一步集聚。
陈宪指出,虹桥商务区要借鉴发达国家后工业阶段的经验。类比虹桥的国家会展中心辐射功能,虹桥商务区也要向国内和国际市场提供大规模的生产服务,形成服务业输出优势,通过产业链分工为其他地区提供服务,“以中高端制造业发展支撑服务业输出优势,这应是上海服务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全球生产过量的形势下,我们或许需要有新的产能。”周其仁则认为,“脑力经济”将是经济的新增长点。他建议,虹桥商务区将科研院所、高校当做生产性产业引入,使得基础科研、应用、投资、风险、商业、营销等不同领域紧密结合到一起,将学术研究成果快速转化成具有经济效益的新产品。(新闻晨报见习记者 戚颖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