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上海七浦路转型“零售+韩流”

时间:2017-04-10

  店铺门前叠着几十个打包箱,街边堆积着装满货物的黑色塑胶袋,扛着大包小包或者推着沉重手推车的进货者来往匆匆,这些,都是上海七浦路的名片。如今,随着凯旋城率先转型成为首尔时尚中心,七浦路的转型升级步入进行时。批发转型零售,能成为一条新出路吗?

  220多商户入住“首尔”

  昨天中午,记者在七浦路上看到,街上行人不多,大部分是拉着一车货,满载而归的进货商。走进几个大型服装批发市场,每个楼层都能看到忙碌的店员正忙着打包成衣,本就狭窄的过道上,散落着绳子、麻袋,偶有一张快递单子吹过,被匆匆走过的顾客踏上一个硕大的鞋印。

  而就在几个服装批发市场中间,一栋白色的新潮建筑成了另一道风景线。墙面上的大屏幕改变了原有的建筑风格,带来一股时尚风,这就是率先转型首尔时尚中心的凯旋城。铺上地板、采用小清新风格的暖色灯光设计,再搭配上韩国文字的标牌,在凯旋城记者看到,虽然仍然是一个个小铺位的运营模式,但整个走道十分宽敞干净,不少店铺内还增设了沙发休息位,完全打破了原先七浦路所留给消费者的印象。购物过程中,也几乎看不到装货车进进出出。

  首尔时尚中心理事李廷雄告诉记者,目前凯旋城的招商工作已经全部结束,3层楼汇聚了220多家商户。“其中一楼主要是一些老的客户,大约有30多家,二、三楼则是新招的商铺。”

  批发和零售比例为3:7

  “我们想把首尔东大门、南大门的潮流品牌搬到这里,在中国复制这种的模式。”首尔时尚中心代表朴培成用并不流利的中文说道,其实对于凯旋城的改造早在去年就已酝酿成型,通过这些从韩国进口的品牌服饰,打造年轻时尚风格,定位中高端,也期待一扫原先七浦路老商场东西便宜、环境脏乱差的情况。

  朴培成说,转型后,商场将从以前的批发为主逐步转向零售占据主流。“现在批发和零售的比例是3:7,而消费人群主要定位在40岁以下。产品本身也区分了档次,既有60多元的也有几百元的,当然进口的要比本地的更贵一些。二三楼的本地商户从韩国批发进来的服饰,有的沿用韩国原来的品牌,有的则是用批发商自己的品牌。”记者看到,不少店铺内的衣服折扣力度不小,有些幅度接近原价的对折。

  李廷雄表示,目前商场的商铺租金是一年一交,并不与商铺销量直接挂钩。“二、三楼商铺签了3年合约,享受每年租金递减10%的优惠,价格约为12元/平方米/天,一楼老商铺则是一年一签,租金约为5元/平方米/天。虽然可能略高于周边老商场,但对批发商还是有吸引力的。”记者采访中,有一楼的老商户就透露,其单日营业额就可达万元左右。

  转型之路仍然漫长

  事实上,随着电商的不断发展,七浦路的价格优势不再明显,环境、服务也每况愈下,不少店铺都直言,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家住附近的王先生回忆说,6年前,还能看到有些老顾客特地到七浦路来淘便宜货,和老板讲价。“讲得口干舌燥、走得精疲力尽,可能就还了几块钱,但是他也觉得有乐趣。现在这样的消费者几乎看不到了。”王先生告诉记者,早在1996年就开业的凯旋城服饰批发市场,是七浦路批发市场中的“老牌子”,和其他市场一样,黑色马甲袋是这里最常见的东西。

  也有消费者直言,新调整的凯旋城看着挺高端,但其实要和那些购物商场比还有差距的,转型之路仍任重道远。“在许多老商场中间,也显得有些格格不入。里面的部分商品,依旧是换汤不换药。”

  七浦路商会会长平学孝在接受采访时曾指出,凯旋城的升级是一次不错的尝试,在实体商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以批发为主的经营模式已难以适应顾客对服装品质设计的更高要求,希望凯旋城的模式能起到引领效应,今后的七浦路将以时尚休闲、餐饮娱乐、体验展示中心为主要方向进行调整,摒弃以往的低端路线,转为品牌化、个性化运营。

  不过也有相关人士指出,七浦路的10个市场内有多达6500多个店铺,其中5000多个是小业主,难以形成合力,转型将比较困难。“怎么能够结合好周边的业态,准确定位;在购物外,增加餐饮、文化、娱乐等各种时尚潮流的新业态;打造一些有特色的品牌、商场,都将是未来需要考虑的转型方向。”(劳动报记者 邵未来)

  • 上一篇:沪地铁6号线工作日晚高峰增能 首末班车时间不变
  • 下一篇:让灭火像喷雾杀蚊子一样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