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跳舞时观众看不见这点疤”

时间:2017-04-10

范晓枫受伤前夕在排练间隙。 解放日报记者 蒋迪雯 摄

  右脚跟腱断裂的一刻,范晓枫没有想象中那么疼,“我听到声音,以为舞台挡板砸到脚后跟。瞟了一眼,没有东西,我知道,坏了。”3月28日,上海芭蕾舞团2017春季演出季 《哈姆雷特》 在上海大剧院上演。上芭首席舞者、皇后乔特露德扮演者范晓枫在舞台上跳断了跟腱。4月7日,第27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她获得配角奖榜首,获奖作品恰好是《哈姆雷特》。

  站着也能打动观众

  3月28日的场景,像放电影似地反复在范晓枫眼前浮现,“我很早开始热身。有个朋友帮忙拍剧照。事后他说,能看得出我状态一般,足尖鞋穿了脱、脱了穿。”正式出场不久,范晓枫倒在舞台上,“像被人踩到脚后跟,我失控地叫了一声。”扮演国王的男演员迅速把她抱下场,那是一场舞会群戏,B角上场,大幕全程没有拉上,许多观众甚至没有注意到换人一瞬。

  最敏感又无法回避的话题“退休”,范晓枫主动提及,“我38岁了,舞蹈生涯是不是因为这次受伤结束了?连个像样的谢幕都没有?”她设想过42岁“退休”,上芭近年演出日程满档,团长辛丽丽经常鼓励这位首席女演员:“坚持!不管怎么样,要有个告别演出。”

  朋友安慰范晓枫,“早早定好某年某月某日告别舞台,天天倒计时不是更残酷吗?现在命运帮你做了安排。”如果范晓枫顺从命运安排,舞台上早就看不到她。1989年,范晓枫从5000人中脱颖而出,考入上海舞蹈学校,“我没有舞蹈基础,一百个不愿意跳,不想做班里的中下游。另一方面,我又是少先队大队长、好强,非要跳出名堂。”毕业时全班进入上海芭蕾舞团,二十人里,现在仍活跃于舞台的,只有她一个。

  舞校优秀毕业生、首届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少年组银奖得主……范晓枫进团后,依旧得从群舞跳起,“先演《白毛女》群众,第5场才上台。我坐在场边看前辈跳,休息时跟着录像练习高难度动作,2000年瓦尔纳国际芭蕾比赛用上了,拿到青年组女子金奖。”

  20岁到30岁,范晓枫在意腿能抬多高,能转多少圈。30岁以后,先有《简爱》后有《哈姆雷特》,“当你情感投入的时候,只是站着,也能打动观众。”《哈姆雷特》里,范晓枫戏份不多,却能在“白玉兰”激烈竞争中高票当选第一名,一段母子双人舞技惊四座。“《哈姆雷特》 与古典芭蕾不同,《天鹅湖》 我今天抬腿90度,明天也必须是90度。排练 《哈姆雷特》,英国编导德里克・迪恩鼓励演员自我发挥。每天心情不一样,动作处理也会不一样。迪恩也强调细节,比如击剑,他会在一旁数拍子。”

  哪一行不苦?

  范晓枫右小腿被石膏裹得密实,大脚趾甲泛蓝,让人以为是重伤后遗症。她笑了,“每次演出,我们要用婴儿降温帖贴在大脚趾甲舒缓肌肉,降温帖是蓝色的,久而久之脚趾甲也变蓝了。”

  21年职业生涯里,她一直小心翼翼维持最佳状态。去年9月起,范晓枫第一次深刻体会到病痛的烦恼,“下楼梯脚疼,休息也不能恢复。年底检查结果是跟骨增生,医生建议我磨磨掉。”没来得及做决定,范晓枫的舞台生活在3月28日被强行中止。“30岁以后,我把每场演出看得很重,有首席演员光环压着,不允许有差错。圈要转得好,但转得太多了,又会被吐槽重技术、缺美感,分寸如何拿捏?上场反复检查头饰不要掉,衣服不能豁开,足尖鞋反复试穿;场边放好备用鞋、针线包、瑜伽毯……”她絮叨着,仿佛此刻正站在侧幕边,接着她一顿,“可反过来说,没有负担、没有想那么多可能,没心没肺地跳,也当不了首席。”心不死――她给自己下了总结陈词。

  过去的演出,未来的康复,更遥远的登台,范晓枫都不爱喊苦,“哪一行不苦?我再说苦,家长们更不敢把孩子送来学跳舞了。事实上,在台上跳的时候,你会有无比的自豪、荣耀,万里挑一,才能上台。”

  4月7日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范晓枫原本表演《哈姆雷特》片段,现在只能在家看直播。“跳舞的人呆不住,换成跟腱靴以后,我打算去团里上班,不能跳,看着也好。”这次受伤,手术缝合超过10厘米,会在范晓枫小腿留下痕迹,“没事,跳舞时,观众看不见这点疤。”(解放日报记者 诸葛漪)

  • 上一篇:科技与时尚的碰撞:三星Galaxy S8/S8+亮相上海时装周
  • 下一篇:上港队抵达东京备战周二亚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