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2―3岁的小宝宝,在家门口也能上“托儿所”了!昨天,记者从市妇联获悉,市政府今年将在全市范围内新建20家公办社区幼儿托管点,5、6月起成熟一家开办一家,至11月底全部投入使用。预计未来3―5年内,各类幼托机构将进一步增加,0―3岁幼儿的“入托”“早教”,也将有更完善的规范来保障。
昨天上午,2017年市政府新建20个社区幼儿托管点实事项目正式启动。未来,社区幼儿托管点将接收2―3岁上海户籍的幼儿,中心城区每区将建有两个以上社区幼儿托管点,郊区每区建有一个以上社区幼儿托管点。
近年来,上海进入了生育高峰。据统计,上海有超过10万的2―3岁幼儿有入托需求,然而目前仅有少数幼儿园有条件开设托班,公办、民办加起来,也只能接收1万多人。社会机构“早教班”水平良莠不齐,社区早教课堂接收人数有限。“公共托育需求井喷,可以说现在是供远小于求。”市妇联主席徐枫说,“妇联经过仔细调研,觉得有必要迈出社区幼儿托管点这一步。”
这一实事项目由市妇联牵头,市教委、市卫计委、市民政局共同承担,同时也得到了市财政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发改委、市消防局等专业部门的支持。
项目要求,社区幼儿托管点须设置在安全区域内,且布置在建筑一层,远离危险区域,总建筑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保育员持证上岗并接受定期培训,师生比不低于1:7,全部采取实名制管理。
托管点“公建民营”,由政府提供场地,通过购买服务引入专业组织进行日常运营。具体费用将根据成本测算,预计将在每人每月3000元以下。
比起一般项目,幼儿托管点的监管更加严格。每一个托管点的装修完成后都要验收;教材开发、人员培训等也全都由教委管理;甚至细化到要求晚上接孩子的时间能够到六、七点,跟家长的下班时间对接。
根据试行规范,到今年11月,每个托管点要求有相对固定托管的儿童20人以上。市妇联表示,建设初期,主要面对照料确有困难的家庭,起到公共服务的托底作用。未来3―5年间,这一项目将继续推进,相关管理规范也将跟上。目前确定的目标是,90%以上的社区乡镇,都能开设一种以上的幼儿托管。
市民政局亦表示,接下来,会把完善公共幼儿托管设施纳入到整个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之中。(解放日报记者 赵翰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