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让林荫道成为美丽申城的重要“底色”

时间:2017-05-10

衡复历史风貌区内道路绿树成荫。 记者 海沙尔 摄

  在上海中心城区划定的12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中,遮天蔽日的林荫道令人心旷神怡。这些林荫道夏季带来清爽凉意,秋季带来梧桐落叶之美,冬季阳光穿透树枝洒满大地,春季万物复苏、新芽刚上枝头,林荫道更是让上海的老马路、新马路都披上“萌萌”的绿衣。

  如何平衡城市生态与人们的居住、出行需求,让历史悠久的林荫道点亮上海这座超大型现代化都市,唯有城市管理者用足心力,关注城市发展中的每一个细节。

  街区的质量品位离不开“绿色”

  昨天下午,记者在徐汇区衡山路、吴兴路一带看到,衡复历史风貌区内绿树成荫,道路两旁的梧桐在路中央交汇成绿色长廊,为行人和车辆遮挡阳光,留下一片绿意盎然和清凉舒爽的城市街景。

  徐汇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绿化中心负责人说,上海大部分林荫道都由悬铃木构成,尤以历史风貌区为盛。事实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悬铃木都是对城市非常友好的行道树树种。行道树的主要功能是夏天遮阳,冬天不影响光照。悬铃木作为落叶树,不仅符合行道树的功能要求,且生长快速,成荫时间短,大树移栽后成活率高。

  目前,整个徐汇区约有2万棵悬铃木,大多数为大树、特大树,其中部分树木已达到古树保护范围,绿化部门日常会对每棵古树进行严格管理。但记者了解到,这些历史悠久的悬铃木都是根据全市统一标准进行养护,不同之处则在于,历史风貌区内行道树和街区绿化的品质、美观度以及与文化融合的程度均高于普通绿化。

  以衡复历史风貌区为例,徐汇区正计划结合历史名人元素,在武康路上200平方米的口袋公园增添历史人物铜像,在街区围墙种植垂直绿化,在建筑的沿街窗台摆上小花,尽可能做到舒适宜人。据悉,目前相关设计方案已经完成,今年下半年衡复历史风貌区绿化品质提升工程就将开始施工,徐家汇中心、漕河泾开发区也将启动绿化提升工程,用精品绿化点亮城市美景。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曹永康表示,文物和优秀历史建筑只是历史街区的一个单元,任何一座城市的发展一定都是由点及面,有树木、道路、河流和行人,与建筑一同形成街区形态。除了建筑这一构成街区的重要载体,自然景观也是街区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无论从城市肌理还是生态价值来看,城市的舒适性、街区的质量与品位一定离不开那一抹抹绿色。

  解采光矛盾树木修剪“开叉”

  进入5月,杨浦区的市级林荫道控江路开始第一次剥芽。对悬铃木来说,每年冬季的修剪和夏季的剥芽是最重要的养护工作,但往往在这时,杨浦绿化部门接到的居民投诉也最多。“树枝影响阳台采光,我家的被子怎么都晒不干。”“树荫把窗遮住了,屋子不通风很闷热。”控江路沿街老公房小区多,老居民的各样需求众口难调。

  在杨浦,像隆昌路、控江路、辽源西路这样穿梭于老社区的林荫道很多,杨浦园林绿化建设养护公司的修剪队员在修剪时总要做大量的解释工作。“按照规定,树冠外围离居民阳台超过3米的树木都不会影响采光,一旦小于3米,我们会对树木内侧适当修剪。”杨浦园林绿化建设养护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保持树木不偏冠,修剪队还会对树木外围进行修剪,让树型保持平衡。

  除了居民采光,同悬铃木高度相似的城区高压线和隐没在树荫中的监控探头,也是每年修剪的矛盾焦点。为此,杨浦采用“开叉型修剪法”,把树木修剪成“开叉”的形状,在树杈中间给电线留一条通道,同时又保持树形外观良好。

  在余庆路上,记者看到,不少行道树都伸长枝丫,与沿街店铺和居民阳台“亲密接触”。事实上,也有不少居民和店铺业主反映,行道树夏天遮光、遮挡招牌,影响日常生活和经营。对此,徐汇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绿化中心负责人表示,修剪行道树有明文规定,但是中心城区人行道很窄,树龄长了之后,生长量的确很大。因此,对历史风貌区的行道树要进行科学养护。如果树枝伸入居民家中,影响房屋结构安全,那这些树枝必须处理,但剩余的枝叶要尽可能保留,确保街区有稳定的绿化覆盖量。

  此外,行道树与地上电线、地下电缆以及交通信号灯等确实存在共处上的矛盾,而业界认定的处理原则就是“死的让活的”,小枝条修剪,大枝条绝对不修剪。记者了解到,每年11月左右,徐汇区绿化局都会同市电力部门对辖区内行道树新一年养护进行会商,讨论方案,确保行道树正常生长,同时不影响城市供电、交通运行。

  会呼吸的街区元素有“灵气”

  愚园路上连绵不断的百年梧桐树,是整条道路人文韵味重要的组成元素,抬起头,你会看到枝繁叶茂亭亭华盖;低下头,你能发现盘根错节老树年轮。

  2015年,上海愚园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开始承担愚园路城市更新的整体开发与改造。公司总经理说,在设计规划之初,考虑到一棵棵百年梧桐树不仅是愚园路的“灵气”所在,更是上海的“宝贝”,必须要保留。因此,在引入新的商业业态时,招商部门将目光聚焦艺术、文化跨界融合的店铺或企业。

  “这些业主对林荫道都有认识、有感情,也愿意为保留、保护行道树出力。”据介绍,由于愚园路人行道较窄,一些店铺在装修时主动体现人与自然、街区的融合,把店铺门面往后退一些,留出更宽阔的公共空间,让室外梧桐树、沿街绿化的自然气息感染店内的用餐者。在愚园路1107弄,弘基创邑国际园将园区的停车场改造为公共草坪,打开围墙邀请市民“踏青”,现在这处“口袋公园”已经成为“网红”,不仅是新晋求婚胜地,还是附近老外们周末晒太阳、遛狗的第一选择。

  古树虽老,但在上海全新的城市街区中,古树却能够被赋予全新的意义。在杨浦创智天地园区,有一株被列入古树后续资源的老香樟,茂密舒展的树型在园区玻璃幕墙办公楼的包围中宛如一个“绿岛”。轨交10号线建设时,为了将这棵当时近80岁高龄的古树完好保留,创智天地园区内专门配置以香樟为主的树木,形成统一的氛围。

  在杨浦,绿化部门还选取不同主题的树种进行配置,塑造不同的城区气质。如悬铃木搭配校园铸铁栅栏的双阳路,传递着老上海的复古气质;五角场800号艺术空间所在的国顺路上种满银杏,散发着阵阵文艺气息;五角场公交枢纽的垂直绿化墙,则是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建筑单体墙面贴植绿化,绿墙上成千上万株千叶兰与银灰合金冲孔板相间,生态感与现代感相得益彰。

  专家表示,无论是行道树还是那些没有被标记上“优秀”的老建筑,都是城市重要的“底色”。对历史街区保有敬畏和尊重,对能够让城市慢下来、让人们停留片刻的街区元素保有温柔的善意,这不仅考验着城市管理者、规划者的专业素养,更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是否用心去感受自己生活的城市。(解放日报记者 舒抒 黄尖尖)

  • 上一篇:9号线东延伸段信号调试
  • 下一篇:2017年东方讲坛推出创业生涯系列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