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建议将垃圾分类纳入基础教育教材

时间:2017-05-26

上海已实行十几年垃圾分类,但没有明显效果。 /新闻晨报记者 殷立勤

  自2000年上海等8个城市被国家列为首批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以来,十多年过去了,然而有人觉得,上海的垃圾分类还没有明显效果。是政府措施执行不力,还是老百姓积极性不高?

  在昨天市生态文化协会、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主办的“上海东滩论坛――生活垃圾分类专题研讨会”上,有政协委员建议,可以仿效近邻杭州,将垃圾分类纳入基础教育教材,通过从小培养孩子的垃圾分类意识,进而带动家长及整个社会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

  垃圾分类要成为良好习惯

  2000年6月,上海等8个城市被列为我国首批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2011年,上海正式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然而,这么多年过去,有人评价,上海的生活垃圾分类还没有明显效果。垃圾分类这个看似很小的问题,却成了城市管理的短板。

  为何没有明显效果?市政协常委、著名电影导演江海洋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垃圾分类的源头,即老百姓这边,人们还没有把垃圾分类当做自己的事、自家的事。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主任孙建平认为,与源头有关,与后端处置也不无关系。

  上海市生态文化协会会长李良园认为,垃圾分类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是管理问题,本质上是社会治理问题。该协会另一位负责人也认为,没有明显效果既不能简单怪政府不努力,也不能怪老百姓不积极、不配合,垃圾分类不是简单的行政管理,而是社会治理的问题。这名负责人指出,垃圾分类最终要成为人们的一种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良好习惯,成为人的综合素养、城市文明水平的体现。

  垃圾分类后空气也干净了

  垃圾分类以后到底有什么好处?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总经理朱四六用数据说明了垃圾分类对环境,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的益处。

  朱四六介绍,假设垃圾最后是进行填埋处理,垃圾分类以后,渗滤液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就会减少,从而减轻对土壤环境等的影响,这最终也会对人产生影响。如果是焚烧,垃圾分类以后,从烟囱里排放进入大气的烟气中的有害物质同样也会减少。

  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是一个垃圾焚烧发电厂。朱四六介绍,近年来推行垃圾分类,尤其是干、湿分类后,湿垃圾(主要是餐厨垃圾)中的水分含量减少,入炉垃圾的热值提高了,每吨垃圾的发电量也上去了。

  有关人士透露,上海处理生活垃圾每年仅环卫部门的开支就达数十亿元,如果垃圾进行分类减量,减少了政府财政开支,也就是少花纳税人的钱。

  建议把垃圾分类写入教材

  那么,怎样才能让上海的垃圾分类有明显效果?市文明办副主任宋慧说,要让垃圾分类成为人们的一种价值观、公共意识,让“居民”成为“公民”。

  市政协常委黄鸣研究过浙江垃圾分类近年来取得一定成效的原因。她说,浙江很重视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比如,杭州的基础教育教材里就有一套关于垃圾分类的教材,从幼儿园开始。垃圾分类不仅被列入教材,还纳入教学计划。她建议,上海的教育部门也应该让垃圾分类进入教材、走入课堂、成为学生的实践内容之一,而不是目前仅在素质教育中有所提及。(新闻晨报记者 郁文艳)

  • 上一篇:瞄准“生态之城”,加大环境整治力度
  • 下一篇:退休职工住院保障下月可社区参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