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理后,梧州路周边新建了一处“口袋”健身公园。 本报记者 蒋迪雯 摄
昨天,虹口提篮桥街道840亩“五违四必”市级重点整治地块正式通过验收。
当初,听说自家天井里的搭建是违法建筑要被拆除,前进小区的居民第一件事便是想抱团上访。如今违建拆了,当初相约要写的上访信却变成了一封感谢信,静静放在提篮桥街道负责人的办公桌上。
搭在自家天井,为什么是违章
提篮桥街道地处北外滩商务区域。因为寸土寸金,不少企业、居民,只能通过螺蛳壳里做道场来缓解空间之困。今年初,提篮桥街道共有840亩区域被列为“五违四必”市级重点整治地块,街道将整治工作细化为15个具体项目,并根据各项目特点,结合民生需求,做到“破”“立”结合。拆违后,生活不仅可以继续,品质还能提高。
前进小区是建于1992年的老式居民区,每户产证面积大多在27平方米左右。不少住在底楼的居民便在自家天井里动起脑筋,他们封了天井,为自家增加10多平方米居住面积。近30年来,小区34个天井陆续搭起违建。违建虽增加居住面积,但也带来很多问题。落水管道被迫改道、房屋必须改变结构,暴雨来临时,楼上居民家常常遭遇“反水”之苦。市级重点地块整治工作启动后,这34个天井自然被列入整治名单。
拆除违建容易,可这次要拆的是在小区存在了近30年的34处违章,这就没那么简单了。第一次居民沟通会议,就在小区里点燃了“炸药包”――“阿拉搭在自家天井里,为什么是违章?”“你们一拆了事,天井拆好家里一塌糊涂怎么办?”“拆违后,楼上居民朝天井里乱扔垃圾怎么办?”一些居民还暗暗商量着集体去上访。
“拆违是无情的,可人是有情的。居民合理的诉求一定要满足。”提篮桥街道城管队班长王冰说。他带着队员既向居民解释政策,也仔细记录他们的烦恼。一番深谈后,他发现,通过前期宣传,居民大多都对拆违工作表示理解。之所以还有人不愿配合拆违,是出于担心违章拆除后的“摊子”没人管。
于是,在拆违开工前,王冰和居民代表当起“设计师”,帮助居民重新规划房屋空间布局,如装什么样的移门可增强室内采光,防滑地砖的颜色和款式选哪种最适合,伸缩遮阳棚的面料是否防火等。事无巨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帮助居民恢复原有房屋结构,同时最大限度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
由于小区居民大多年事已高,对施工装修并不懂行,老人们常常要找王冰商量装修细节,王冰就把自己的手机公开,有需求随叫随到。
如今,小区34个天井违建顺利拆除,天井里贴上了防滑瓷砖、安置了晾衣架,还多了一个遮阳棚。下一步,小区合适位置还将安装监控探头,预防居民担心的高空抛物问题。
几个月下来,城管队员与前进小区的居民成了能聊几句家长里短的朋友。如今,拆违工程收尾,看着焕然一新的家,居民们打消了写上访信的念头,转而送来一封感谢信――“看着干干净净、明亮且阳光充裕的新天井,我们心里还是相当高兴的。”
探索创新性方案,违建变公园
梧州路变电站周边,是“虹口老街”的重要组成部分。“虹口老街”属历史习称地名,位于本区南部虹口港东侧。清嘉庆年间《上海县志》已有虹口镇之名,19世纪末上海地图及20世纪初《上海指南》均记载有虹口老街。当年虹口镇以虹口老街为中心,东侧纵有沙虹旧街(今梧州路),横有东街(今梧州路10弄、11弄)。
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底蕴深厚的区域里,梧州路变电站周边却长年被违建“包围”,这些违建长期出租牟利,人员高度聚集且鱼龙混杂,周边居民怨声载道。在本次市级目标区块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行动中,街道将此处作为重点整治点位。在顺利拆除该处存在40余年的违法建筑后,街道还聘请专业机构,针对梧州路周边实际条件和居民需求,设计了一处“口袋”健身公园,增添立体绿化、健身步道、健身设施。生活在旧里的居民有了一处难得的休憩健身场所。
同样,自家占道搭建的厨房被拆了,87岁的崔剑平老伯也没有不高兴。原来,他搭在溧阳路上的厨房虽被做了“减法”,但家里却做了两道令老两口想了大半辈子的“加法”――多了厨房灶台和卫生间。家门口,虹口港滨水步道沿河而建,直通北外滩滨江。开门有景、关门安居,崔老伯过起了“要不是亲身经历,真想不到”的好日子。
提篮桥街道在“五违四必”整治中探索出一批具有创新性的方案,并形成不少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如,在春阳里改造项目中,创新城市更新模式,改造历史风貌保护街坊,创新物业管理模式,成立物业联盟,组建虹口区首个商务楼宇业主委员会。在整治中,不仅做到“微更新”,还围绕社区环境品质提升强化“微治理”,通过网格化精细管理模式,防止违建回潮。
据了解,在推进“1+7+X”重点区块整治基础上,虹口全区还将通过专项整治,提升各整治地块的环境品质。今年内,虹口区将完成60万平方米“美丽家园”建设工作,在各街道开展环境美化、植绿补绿专项行动;重点区块整治完毕后,将及时跟进做好整治后道路景观及市容市貌的优化升级。今年内,全区将新增2.8公顷公共绿地和3公顷立体绿化。(解放日报记者 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