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6月15日电 上海首家以知识产权公证法律服务为内容的中心――上海市徐汇公证处知识产权公证法律服务中心15日正式揭牌成立,开启了“互联网+公证+知识产权”的全新智慧时代。
中心培养和凝聚知识产权各领域力量
上海市徐汇公证处知识产权公证法律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知识产权公证法律服务中心”)揭牌仪式由徐汇区副区长谈琳主持。首先,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市公证协会党委书记王协、上海市徐汇区区委政法委书记钟晓咏为中心揭牌。
上海市徐汇区司法局局长张雪梅、上海市徐汇公证处主任杨昌麟为中心聘任的专家顾问: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陈乃蔚、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寿步、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尹腊梅颁证。
揭牌仪式上,上海市徐汇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钟晓咏首先表示,徐汇公证处作为徐汇区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作为全市公证行业的排头兵,显示出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理念与风格。此次成立的上海市徐汇公证处知识产权公证法律服务中心,是上海地区首家以知识产权公证法律服务为内容的中心,它一方面契合了徐汇作为科创中心承载区,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审查协作上海分中心和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落户所在地的大局要求,一方面推动了公证主动服务、深入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的具体工作,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钟晓咏提出了以下建议:紧紧围绕大局,准确把握中心的功能与定位;加大资源整合,深入探索中心的布局与模式;加强专业能力,不断提升中心的效率与效用。并期待在徐汇区司法局党委的领导下,徐汇公证处知识产权公证法律服务中心在这一宏大背景下,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道路、智慧道路。
作为专家顾问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寿步发言时表示,地区经济越发达、法制越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开展得越好,公证发挥的作用和体现的价值也越大。据他介绍,徐汇公证处加强专业人才引进,有意识吸纳具有复合教育背景人员到公证队伍中,完善公证员队伍知识结构。从2009年开始,交大的非法本法硕学生中有三、四位学生毕业后陆续来到徐汇公证处工作,成为公证处特色服务项目的骨干人员。同时徐汇公证处也注重在职人员的定向培养。另外,就“如何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电子化网络化公证”的问题,作为全国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的寿步也希望,今后能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
律所代表、华诚律师事务所主管合伙人杨军发言表示,华诚律师事务所和徐汇公证处一直以来都保持着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尤其是在今年3月,华诚“牵手”徐汇公证处,共建合作交流基地,标志着双方在公证法律服务的合作之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公证是日常法律服务,尤其是在知识产权业务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过去双方的合作更多地停留在律师与公务员,也即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流。而在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之后,合作模式上升到律所与公证处之间的整体合作。知识产权公证法律服务中心的成立,对于华诚而言,是继共建合作交流基地之后,双方合作的又一次升级。在为客户提供专业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与中心的紧密合作,为当事人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知识产权公证服务,同时也将受益于中心搭建的平台,增进同业内各相关机构之间的协同配合与交流合作。
企业代表、腾讯公司法务部维权中心副总监曹修指出,当下,手机在硬件上也不断出现了对软件功能的干扰,这也是目前面临较多的侵权形式,而这方面的技术性可能更强。而正是基于互联网领域的侵权的特点,曹修欣喜地看到徐汇公证处又一次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在上海成立了第一家知识产权公证法律服务中心。随着移动互联网又开始向“云时代”发展,如何更好地配合权利人或者企业去做侵权证据的公证保全,正在探索期,比如“云取证”,即通过云端24小时、7天不间断地随时把侵权证据保存到云端,需要出证时再把公证书打印出来,这些探索非常有益,他希望之后能与知识产权公证法律服务中心展开更多更深入的合作。
公证员代表、上海市徐汇公证处公证员李运洪说,他从2009年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知识产权公证法律服务,执业过程中最深刻的感受是知识产权发展的日新月异,公证法律服务于知识产权融合得日益紧密,公证在知识产权领域发挥的作用愈加明显。公证行业本身天然和知识产权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是公证服务知识产权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公证行业要不断地提高公证质量、不断地提供优质公证服务,不断地履行好自己的证明职能,不断地提高公证公信力,从而巩固法律赋予的“专利权”,维护公证机构的“服务商标权”,提升公证文书的“著作权”,公证服务知识产权的发展前景可期。
最后,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市公证协会党委书记王协指出,知识产权公证法律服务中心的建立,背后有一系列宏大的时代语境,离不开“互联网+”、大数据大平台等概念,也离不开上海市知识产权科创中心建设的大背景。他分享了几组数据: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3件,增长了3倍;每万市场主体的平均有效商标拥有量达到1335件,增长了34.2%;...... 2016 年,上海专利申请量为 119937 件,同比增长 19.9%; 同期,上海专利授权量为 64230 件,同比增长 5.9%;上海作品版权登记数 217249 件,同比增长 9%。
王协表示,在永嘉路677号这座雅致的小楼中,孕育和发展着上海公证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运作的新模式、新探索,他代表上海市司法局、上海市公证协会对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徐汇区司法局和徐汇公证处在知识产权领域契合大局、顺应发展、开拓创新的努力表示由衷的赞许!
打造“慧公证”知识产权品牌
记者从徐汇公证处了解到,要发挥好公证在知识产权法律领域的作用,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因此他们提出了“集合一支团队、成立一个中心、服务一方经济、打造一块品牌”的四点基本措施。
“集合一支团队”,即集合公证员,形成集团优势,重点研发和办理以知识产权为主的保全证据公证以及电子数据存储事宜。
“成立一个中心”,即成立“知识产权公证法律服务中心”,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方式,最大限度发挥人员优势,业务发展和理论研究并行。
“服务一方经济”,即“知识产权保护”这一中心内容,将公证法律服务覆盖至知识产权从研发到预防、到被侵权的全过程;不仅要发挥公证的“息讼、减讼”的作用,更要发挥出公证的对于潜在受侵权的预防性功能。
“打造一块品牌”,即围绕通过“知识产权公证法律服务中心”的建设和运营,结合徐汇“光启计划”,打造徐汇公证处“慧公证”知识产权品牌。
知识产权公证法律服务中心也有明显的发展优势: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构建,有利于知识产权公证服务的拓展,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人员的培养,有利于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的宣传。
回顾徐汇公证处的发展史可以发现,该公证处顺应“互联网+”时代要求,敢为人先地推出了“电子邮件保管箱”等多项公证信息化举措,成立专业团队,致力于促进公证与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可以说,知识产权业务早已是徐汇公证处的“优势学科”,――
2009年,在徐汇区司法局的领导下,将保全证据正式作为公证处转型发展的重要服务内容。2010年,首创“电子邮件保管箱系统”,在行业内外均引起了巨大反响;保全证据类公证受理1000余件。2011年,将“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大力发展保全证据公证”正式纳入公证处五年发展纲要。2012年,出版业内首本《公证研究――知识产权保护专刊》;保全证据类公证受理2000余件。2013年,正式成立三个保全证据专业团队;全面开展与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的长期合作。2014年,第六届陆家嘴法治论坛举行,杨昌麟主任作为行业代表参加并作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主题发言;保全证据类公证受理近4000件。2015成立公证联络员队伍,将知识产权公证法律服务带到全区13个街道(镇),307个居村委。2016年,与徐汇区人民法院开展“诉公对接”;与知识产权庭首次深入;对接保全证据类公证受理近6000件。2017年,与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结成战略合作关系,重点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展开协作;成立上海市徐汇公证处知识产权公证法律服务中心。未来,更值得期待……
“徐而有度,汇纳百川”,徐汇公证处知识产权公证法律服务中心的建立,必将进一步推动公证在知识产权法律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