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拍摄的修缮后的迎祥桥。 记者 张海峰 摄
“虹影环空烟渚宽,高悬皎月壮宵观。波摇天半蟾空岭,珠落江心蛟窟寒。清雾翳林风澹沱,警湖触柱水回盘。凭虚应有乘槎客,欲上星河云外看。”这首七言律诗 《南桥夜月》出自清代诗人陈自镐之手,描绘的是其在青浦金泽迎祥桥上看到的碧波月色。“迎祥夜月”是“金泽古八景”之一。不过,经过漫长岁月侵蚀,迎祥桥也出现了木望板脱落腐烂、青砖面开裂等问题。青浦区、金泽镇委托上海交大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等机构对古桥进行测绘、病害勘察研究及保护修缮设计。如今,古桥已恢复“健康”,站在古桥之上,仍可欣赏到“迎祥夜月”美景。
迎祥桥为连续简支梁桥鼻祖
青浦金泽镇有“江南第一桥乡”的美誉。在镇内下塘街一带有一段350米的河道,河道上并列了五座古桥,跨越宋、元、明、清四个朝代。迎祥桥是其中的一座。
据记载,迎祥桥初建于元朝初期(1335年至1340年),后被毁,明朝天顺六年(1462年)重建,之后经过多次修缮。迎祥桥是一座六柱五孔木梁架式平梁砖石桥,桥长34.5米,墩跨度约24.5米,桥面宽2米多。桥面铺青砖,无桥阶,无桥栏,桥身极薄,是典型的元式桥梁。迎祥桥选材独特,桥梁所用楠木有着“千年不朽,万年不腐”的美名。迎祥桥在我国桥梁建造史上有特殊意义,被当代桥梁专家称为“连续简支梁桥的鼻祖”。“简支梁”是指梁的两端搭在两个支撑物上铰接固定,“连续梁”则是指一根梁上有3个或更多个支承。迎祥桥结合了上述两种建造方法。
“以旧修旧”古桥重现英姿
历经600多年风雨,迎祥桥已出现木梁糟朽劈裂,石柱和石梁局部倾斜、偏移、断裂等现象,并且面层青砖局部也有不规则沉陷。上海交大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曹永康说:“我们现场勘查后发现,迎祥桥35%以上的木望板已脱落、丢失或腐烂,局部青砖面层已外露并凌空搁置于木梁上,青砖面层产生纵向裂缝,桥面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研究团队着手制定修缮措施。曹永康说:“本着‘以旧修旧’的原则,凡是楠木梁,我们不主张完全更换,一般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处理。”出现裂缝的,则要打上2到3道铜箍进行加固。木梁整修之后,还要涂刷木材保护剂进行防水防腐。此外,迎祥桥部分帽梁石材发生断裂,施工人员对其进行了重新连接。这些步骤完成后,施工人员对朽烂的木望板进行了更换,将桥面青砖几乎全部拆卸下来逐一清洗,随后用泥灰进行重新砌筑铺设。“脱胎换骨”后,迎祥桥终于能再次安全投入使用了。(解放日报记者 茅冠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