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多家消费金融机构线下业务主动“断腕” 部分转型纯导流模式

时间:2019-04-04

中新网上海新闻4月3日电 平安集团联席CEO陈心颖近期宣布,截至2018年9月,平安普惠已关闭线下门店834家,变为全线上经营。除了平安普惠外,维信金科、点融网、你我贷、PPmoney、宜人贷等都已经关闭或正在收缩线下业务。

不仅非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收缩线下,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简称“捷信”)、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简称“中银”)等头部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也在改变线下模式。

对此,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表示,消费金融机构关闭线下门店或调整线下业务,是受到政策风险、运营成本高、网贷备案延期、资金方产品期限偏好及“飞单”不断等因素影响。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运营成本,规避政策风险。

王诗强还强调,关闭线下门店不意味着完全放弃线下业务。

合规及运营成本高企 消费金融机构纷纷“断腕”

据维信金科年报披露,2018年10月10日起,维信金科集团就出售线上至线下业务平台订立协议,并自该日起逐步停止实现线上至线下信贷产品。

此前,多家媒体报道,点融网计划裁员2000人,并关闭90家实体店中的约60家。

在运营战略及获客方面,宜人贷正在逐步消除线下推荐渠道,并计划在2018年底实现全线上获客经营。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促成这样的调整,首要原因还是在于成本问题。据了解,目前网贷机构线下借款人获客成本在1000-4000元之间,平均获客成本超过2000元。

王诗强指出,由于参与机构众多,又有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持牌机构加入竞争,以及互联网贷款越来越容易,导致线下获客越来越难,运营成本还在不断攀升。再加上网贷备案多次延期,三降政策之下,网贷平台必须砍掉开销成本相对而言更大的业务,来降低运营成本。而线下门店租金、销售人员工资就是大头,必然是首先需要“优化”的对象。

政策风险是消费金融机构选择“断腕”线下的另一重要因素。近三年,监管部门对于套路贷、校园贷、超利贷等打击力度越来越大,但也出现了一些正规机构被“误伤”的情况。特别在中西部地区,在线下展业的消费金融机构举步维艰、甚至面临着被取缔的风险。

“特别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前些年被认为是优质资产的车贷,撮合贷款时会收取前期服务费,但现在就容易被认定为套路贷。这跟一些地区监管部门的金融专业水平有关,同时也是由于对中央制定的监管政策理解不一致造成的。”王诗强进一步分析称。

例如怀化市就规定:“没有取得备案登记的P2P网贷机构(含分支机构)一律不得从事P2P线上线下相关业务,严禁任何机构和个人为未取得备案登记的P2P网贷平台开展线上线下营销…。。否则,一律视为非法从事金融业务,予以取缔和打击。”以上规定就导致网贷平台无法在该地线下获客,即使是审核借款人资质、办理车贷抵押都会受到限制。

关闭线下门店不意味着完全放弃线下业务

关闭线下门店,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运营成本、规避政策风险,但是这不意味着消费金融机构完全放弃线下业务。

据了解,部分消费金融从业机构关闭线下门店,不再招聘新的客户经理,但是还在与外部机构和个人从业者合作,只是不再签订雇佣合同,而是合作协议。这样,客户经理或者从业机构就变成了为消费金融机构推荐客户的纯导流机构。每成功推荐一个借款客户,就会拿到一定比例的佣金,佣金比例一般是借款金额的0.5%-2%。

王诗强分析认为,这样的模式既解决了“飞单”问题,又解决了相关从业机构或个人的收入提成问题,借款人大额借款需求也可以更容易满足,实现了多方共赢。

所谓“飞单”,最早发生在在银行、外贸领域,其中银行最为普遍。银行“飞单”是指银行员工私自销售非本行自主发行的、非本行授权和签订代销协议的理财产品、基金等第三方机构理财产品。

后来,“飞单”在三方理财公司、房产中介蔓延,消费金融崛起后,开始在客户经理间出现。各家消费金融机构基本上都会出台相应的处罚措施,但是为了多拿提成,“飞单”依然时常发生。

客户经理拿着公司的基本工资,私下以公司名义干着“飞单”的活,不仅增加了公司的运营成本,操作不规范给客户带来损失,还会给公司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

那这种纯导流的模式是否合规呢?王诗强解释称,据网贷监管政策要求,单一自然人在同一平台的借款上限为20万元,在多个平台的借款上限为100万元。因此在借款上限范围内,相关从业机构或者个人,是可以将同一个借款客户推荐到不同网贷平台或者持牌金融机构获取贷款,以提高自己收入的。(通讯员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王诗强)

  • 上一篇:英国设计师品牌Jenny Packham上海旗舰店开幕
  • 下一篇:F1电竞落地中国,久事智慧体育成为大中华区独家授权运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