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低生育率或加剧家长育儿焦虑未来上海需要调整教育资源配置结构
图说:上海未来学龄人口总量虽将趋于下降杨建正摄
上海未来学龄人口总量虽将趋于下降,但人口结构红利也会趋于消失,同时,市民对优质教育的需要日益增长。昨天在沪举行的2019中国教育发展论坛上,市教委副主任轩 贞表示,未来上海需要将教育资源配置结构调整的重点,转向解决区域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论坛由华东师大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主办,主题为“人口变动与教育资源配置”。轩福贞还表示,在人口“低生育、高流动、非均衡”发展和加快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大背景下,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将成为外来人口、国际移民导入和人才集聚的高地;上海区域内部人口空间移动形成的国际社区、外来人口集聚区等非均衡分布,也将对教育资源的空间布局和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带来挑战。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陈友华提出,低生育率的“元凶”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养育成本过高。像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家庭教育成本上升很快,表现为“学区房热”和“择校热”。家庭对教育的投资基本上通过四种途径实现,第一是购买学区房,第二是择校,第三是出国留学,第四就是报各种课外辅导班,这就会使得教育更加不公平。“中国的名校大多是公办学校,比如说上海有‘四大金刚’,即上海中学、复旦附中、上海交大附中、华东师大二附中,这些公办的公共教育产品和服务,真正能享受到的只有少数人。因为,资源总是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更是如此。”他说。
目前上海有数百万的人户分离,为什么人户要分离?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资源配置问题。静安区教育局局长陈宇卿说,中心城区有个集聚效应,所谓人口导出,其实导出的是夜间人口,白天的入学人口依然留在中心城区,因为现在可以空挂户口。以静安区为例,如果资源不增加的话,就将面临区域教育品质的下降。到现在为止,全区还缺幼儿园24所、小学44所、初中18所,困难比较大。
上海教科院原院长胡瑞文说,上海公办义务教育的公平、公正问题,以及课程教育质量等,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为什么上海白领青年家长普遍患上子女教育忧虑症呢?恐怕最主要还是担心孩子将来不能升入一个教学质量较好的初中,进而有把握地升入普通高中和大学,以至于从小学开始就让孩子卷入考试分数的恶性竞争。这也是导致家长陪读、孩子补课和作业负担过重的深层次原因。胡瑞文建议,上海应扩大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从现在起最好每年能递增1至2万人,即由2018年的6万人增加到2022年时的12万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