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从7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全面开展生活垃圾管理社会监督工作;从4月20日至5月19日,本市绿化市容部门向全社会公开选聘生活垃圾管理社会监督员,按照“择优聘任”原则进行聘任,每届聘期为两年。昨天,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邓建平在2019上海“民生访谈”节目详细阐释生活垃圾分类这一“新时尚”。记者获悉,今年7月1日前,申城将出台18项配套措施,与《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同步施行。
上海约有2400万常住人口,每天流动人口达500万至600万,一天产生2.5万吨生活垃圾,半个月的垃圾就可以堆起一幢金茂大厦的体量。邓建平说:“干湿垃圾分类后,小区不会再有污水横流和臭气熏人的情况;混合垃圾在运输中产生的甲硫醇、甲硫醚等异味污染会大大减少,渗滤液对土壤、水体的重金属污染也有望大幅改善;还能防止垃圾焚烧时产生污染,防止电池、塑料、玻璃等进入土壤产生污染……”
邓建平表示,《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行在即,申城将在7月1日前出台18项配套措施与条例同步施行,涉及垃圾分类方案、指南和标准等。其中有8项措施聚焦垃圾分类薄弱环节管理,比如,生活垃圾“不分类不收运”操作规程、生活垃圾社会监督员制度、大件垃圾处理管理办法、可回收物回收体系规划实施方案、单位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等。还有10项标准可作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落地的指南、衡量标尺等,包括生活垃圾分类目录及投放要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配置规范、快递业绿色包装标准、党政机关一次性杯具限制使用目录、农贸市场和标准化菜市场湿垃圾就地处理设施配置标准、旅馆业一次性用品限制使用目录、可回收物回收指导目录、餐饮行业一次性用品限制使用目录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标准等内容。
部分市民还有点分不清垃圾类别,邓建平建议:“先把有害垃圾分出来送到小区固定投放点,厨房放一个湿垃圾桶,阳台过道或客厅再放一个干垃圾桶,再把可回收物拿去卖。”他介绍,上海鼓励推进定时定点投放,全市1.3万小区已改造10055个定时定点投放垃圾厢房,还有近7000个垃圾厢房待改造,正在逐步过渡。
针对市民反映比较强烈的混装混运担忧,邓建平回应,申城在垃圾分类投放、驳运、运输、中转、处置五个环节建立双向监督机制,通过“不分类不处置”和“量化考核”等措施,防止混装混运;同时建立举报平台――市民看到混装混运可拨打12345市民热线举报;此外,还在干垃圾、湿垃圾车上喷涂不同标志标识,让市民一眼便可分清。现在,全市共有781辆湿垃圾运输车,3049辆干垃圾车,31辆有害垃圾车,21辆可回收物专用车,能够满足当前分类收运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