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剧场硬件软件升级到“最高版本”
“第12届中国艺术节在上海举办,是上海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重要机遇。上海大剧院已对剧院内部流程进行梳理,强化各个服务和接待环节,切实做好演出期间的安全保障工作,充分展现上海剧场行业的优质服务品牌。”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一番话代表了沪上各剧场心声。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于秀芬表示,从2017年起,上海19家专业剧场开始修缮,目前已全部完成,并通过国家专业机构检测,4月起进入试运营,“为了给全国参评参演的文艺院团提供优质高效的专业化服务,我们组建了19支剧场保障工作团队。”
3年考核打磨升级剧场“内芯”
“全部更换为调光直通双模柜”“将现有五台调光和直放柜更换为双模柜设备”“增加灯光控制回路,增加舞台台口补声扬声器,更新舞台监控系统(含录播功能)”……3年积累,市文化旅游局产业处已经存了厚厚一叠表格,来自全国顶尖行业专家严格评审,分阶段更新。相关负责人介绍,“找差距,补不足,剧场修缮后逐项打分,合格了才能启用。”
比起华丽的外观,修缮更讲究观众与演出团队的舒适体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话剧大厦及其三个剧场艺术剧院、戏剧沙龙、D6空间开启18年来第一次大规模修整,座位数增加,从椅背高度、腰托斜度到颜色均反复调试,各区域座位进行视角测试,确保最佳观演效果。舞台机械和声场都是旧貌换新颜。以艺术剧院为例,上话运营团队与同济大学专家将之打造为既适合不戴麦克风的话剧表演,也适合音乐剧的电声环境。戏剧沙龙依照导演需要可转变为三面台、四面台,D6空间增加吊杆,让剧目舞美有了更多可能性。
在东方艺术中心逾1亿元的大修工程中,音乐厅、歌剧厅、演奏厅均更新了已“服役”13年的舞台地板、观众席、控制台、舞台机械。歌剧厅中,除了可上下吊装移动的三层舞台地板,观众席脚下的800多平方米地板,也在此次更换之列。过去,歌剧厅观众席的地板下有中空层。每一步都会“嘎吱”作响。大修把地板直接铺设在水泥地坪上,有效消除行走带来的噪音。根据声学测试,音乐厅原先舞台右后方的位置,观众能听到的乐声含糊不清。大修对主扩音响进行调整,确保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获得均匀的声场覆盖。歌剧厅舞台两侧的主扩与环绕音响进行优化,让剧场的声音效果彻底改观。大宁剧院也在升级“内芯”,音响系统完成角度调试,增加补声系统,使整体声场更均匀,机械系统整体更换为进口控制系统。
“为十二艺节,学十八般武艺”
“上海有懂行的观众,他们乐意为优质节目买单。本届艺术节演出票全面向市场敞开。”于秀芬说。4月18日艺术节开票第一天,汤先生早早来到大剧院票务中心抢票。他看过好几遍《永不消逝的电波》,这次又买了六张票,“每次看,坐在前排、后排、二楼,感受都不一样。”上师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秦依买了舞剧《东坡海南》演出票,她表示,该剧去年参加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那次没看上,这次“补课”,而且票价更优惠,对学生观众是一大利好。
为迎接第12届中国艺术节,上海19家剧场硬件升级到“最高版本”,“软件”同样更新。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邀请全国劳模、服务明星吴尔愉为十二艺节拟使用剧场专题培训班加开小灶。“成为一个‘有温度的员工’,有预见、能反思、会总结,不要只想着去找‘责任人’,而是勇于承担责任,懂得如何解决问题。要做到这点,必须牢记‘忘我’,真正做到有大格局,有全局观念。”吴尔愉侃侃而谈,引得“学生们”纷纷掏出笔记本,仿若迎接大考。
虽为空乘,吴尔愉对剧场服务同样深有心得,“第一年我去某个新剧场,没有看到小卖部,感觉不太方便;第二年再去,就看到已经有了,在观演前为来不及用餐的观众供应咖啡、面包等。碰到儿童节目,剧场在入场时给每个小朋友发一盏灯,演出中,小朋友手里有一个小玩具,有助于他们安静地观看演出。又比如,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与上海芭蕾舞团合作,开了很多大师班,培养观众效果卓著。”
培训班上,首席五星级服务员姚承颖、林 为同行手把手示范,从基础的站姿、行姿、坐姿、蹲姿、手势、语言规范到演出前、演出中、演出后的具体规范操作细节,比如岗前场务工作、开演前一小时工作、观众入场时工作直至演出结束时清场清扫,逐一讲解。澳大利亚伊拉瓦拉表演艺术中心负责人克里斯多夫・麦道威尔专程来沪,他的课程内容是《澳大利亚与美国的剧场管理与运营》。来自北京的舞台技术专家闫贤良、闫常青和郑辉就舞台机械使用、安全、亲子家庭观众管理等热点展开系统论述。一名参加培训班的服务员笑言,“为了十二艺节,学会十八般武艺。”市演出行业协会前不久组织沪上各剧场骨干赴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培训,服务员也首次出现在培训行列。“我们有一个共识:借十二艺节全国影响力,上海剧场应该主动传递上海文化的魅力,成为上海服务品牌的鲜活展示。”市演出行业协会会长韦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