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玩法|两张地图带你玩转虹口最有故事的地方

时间:2019-05-08

原标题:玩法‖两张地图带你玩转虹口最有故事的地方

据乐游上海,上海虹口,是一片写满了老故事的土地,有3个历史风貌保护区和300多处历史建筑保护点。虹口,有许多细节值得大家去发现!

图自@乐活虹口

上海犹太地图

二战期间,上海接纳了3万多名犹太难民,其中近一半生活在虹口区提篮桥地区的“无国籍难民限定居住区”中。上海人宽容地接纳了这些难民,与他们和谐共处。虹口区内,至今留存着大量犹太难民当年居住、生活的遗址。每年都有当年的犹太难民回到上海这座“东方家园”。

据媒体统计,目前上海存世的犹太遗址和特色建筑达 48 处,且很多都仍在使用,一些甚至成为上海的地标性建筑。位于上海虹口的“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现仍较为完好地保存着当时作为犹太人居住区时的风貌,是中国境内唯一一个能够反映二战时期犹太难民生活的大全景式历史遗迹。

白马咖啡馆

所在的小楼早于咖啡馆本身,存在于1933年至1941年12月8日之间。她曾见证70多年前二战期间犹太难民的上海岁月。2017年,原址在长阳路拓宽工程中被拆除,经由政府出资,白马咖啡馆复建,与原址仅一条马路之隔。复建工程中,犹太难民后裔莎拉伊麦斯捐赠了“风雨同舟”纪念雕塑伫立在白马咖啡馆前。复建后的咖啡馆基本还原了其本来面貌。1楼的咖啡馆更是完全复原70多年前的大堂原貌,作为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补充展厅对公众开放。

摄影:范筱明

犹太难民纪念馆

上海滩的历史上一共出现过8处犹太会堂,现仅存2座。这座犹太难民纪念馆是原犹太会堂旧址之一,见证和纪念了犹太难民在上海这段历史。现在摩西会堂旧址作为“犹太难民在上海纪念馆”供游客参观,不再用于举行宗教活动。纪念馆新落成的展示厅在会堂的花园内,展厅运用了包括影片、照片、实物复制品、模型、艺术品等在内的多种展示方式和包括多幕多媒体播放系统等在内的高科技展示手段,设计师通过整体艺术设计将历史空间与时间相结合,生动地再现了犹太难民在上海的这段历史。

美犹联合分配委员会旧址

美犹联合救济委员会于1914年在美国纽约成立,为国际上规模巨大、实力雄厚的救济组织。1938―1939年欧洲犹太难民大批进入上海时,该委员会即在此设立分支机构,成为支援欧洲犹太难民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上海的“援助欧洲来沪犹太难民委员会”的救援资金大多从该委员会获得。可以说,如果不是长期居住在上海的犹太人迅速组织起援助欧洲来沪难民委员会,那些来到上海的难民将会成百上千地死去。2004年1月13日,美犹联合救济委员会旧址被公布为虹口区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0月31日,该建筑被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图自@文化虹口

源福里

唐山路818弄又名源福里,这里原为美商中国营业公司产业,共有房屋100幢。1938年,犹太人以每月1000人的流量涌入上海,身无分文的犹太人先是被安排在苏州河边上的河滨大厦,之后被转移到虹口区的难民。源福里内全部住满一共99户,是虹口犹太人聚居点之一。这样的聚居点还有长治路961弄、海门路171弄和舟山路等处。目前该弄内犹太人自行改建的房屋犹存。美国犹太名流代表团曾到此访问。

位于延安西路64号的中国福利会少年宫,解放前是英籍犹太人嘉道理的住宅;

位于陕西北路470弄的太平花园弄曾经是上海庇护犹太人的“小诺亚方舟”;

位于陕西北路 500 号的会堂――西摩会堂为远东地区现存最大的犹太教会堂建筑;

马勒别墅位于陕西南路30号、矗立于南京东路99号的迦陵大楼(现名“嘉陵大楼”)以及位于外滩的和平饭店,都是当年犹太商人兴建的。

虹口影视地图

虹口和中国电影业的历史渊源由来已久。1897年5月,在虹口礼查饭店内,实现了中国电影首次放映,此时距离1895年12月28日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电影在巴黎放映,仅仅过去了一年半。1908年,西班牙人安东尼奥・雷玛斯在虹口建成了中国第一家电影院虹口活动影戏园。虹口逐渐成为上海的观影中心。在“虹口影视地图”里,你可以找到中国第一个商业影院“虹口大剧院”遗迹,也可以找到上海唯一的电影文献资料馆“上海影视文献图书馆”,还有影视剧拍摄的热门地“外白渡桥”“1933老场坊”……

虹口大戏院

1908年,由西班牙商人雷玛斯在上海海宁路乍浦路口搭建了一个能容纳250人的简易铁皮房,专门用来放映电影,始成电影院。同年12月22日,虹口活动影戏园首次放映西洋片《龙巢》,无意间,这座影戏园成为了上海乃至中国第一家专业电影院。1919年,虹口活动影戏园改名为老虹口人耳熟能详的“虹口大戏院”。2006年1月5日,虹口区政府公布“虹口大戏院遗址”为“虹口区历史遗址纪念地”,后在路口设立石碑以示纪念。

群众电影院

原名群众影剧院的这幢建筑位于四川北路1552号,传奇经历始于1928年,由在沪粤商吴朝和投资兴建。1931年1月31日竣工后,此地被取名“广东大戏院”。首演为广东华国先声女剧团。该戏院是上海主要粤剧演出场所,兼映电影。同年9月黄金荣接手,称荣记广东大戏院,兼演京剧。后经历史变迁,1968年1月,更名为群众影剧院至今。成为一代老虹口充满童年回忆的地方。

河滨大楼

热播剧《我的前半生》中,面水而居的唐晶寓所正是位于北苏州路340号的河滨大楼,优越的地理位置能使其饱览浦江两岸风光,更是见证着上海的历史变迁。大楼在当时是上海单体建筑总面积最大的公寓住宅楼,时称亚洲第一公寓。1994 年上海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中,河滨大楼被列为优秀历史建筑。

上海影视文献图书馆

1986年曲阳图书馆开始筹建,更是当时上海首个全开架图书馆。起初先开办了一个影视文献资料室。在这个文献资料室里,还成就了一位影视专家,后来任上海电影集团总裁的任仲伦先生,他经常到影视文献资料室查阅资料,作为资料室的常客,他建议把影视文献资料室发展成影视文献特色的图书馆。1993年8月,曲阳图书馆正式增挂“上海影视文献图书馆”的牌子。该馆一直将电影电视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利用的工作作为该馆的业务特色和主攻方向,还作为上海青年影评协会的活动基地经常举办各种影评活动。

上海外滩茂悦大酒店

2018年最新的《上海影视拍摄指南》发布,指南里正式向全球推荐上海 189 个影视拍摄取景地。作为虹口唯一一个入选的酒店,上海范围内也是位数不多的入选酒店。但凡想表现繁华都市的现代影视作品,外滩茂悦大酒店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坐拥独一无二的浦江两岸迷人景致,成为众多剧组的不二之选。

1933 老场坊

1933年11月,溧阳路611号,一个由工部局出资建造的现代化宰牲场竣工。这座坐落于虹口区北外滩核心地带的建筑,由英国设计师设计建造,结合了古典英式和古罗马巴西利卡式的建筑风格。沧海桑田,经过八十多年的历史文化沉淀,散发着独特的艺术气质,这儿已经成为沪上最有人气的创意园区之一。

虹口SOHO

位于虹口区吴淞路575号,由日本设计师隈研吾大师操刀,流线型设计的外观、白色铝条编制而成的网格外立面,使得虹口SOHO在上海光怪陆离的夜色中,牢牢地占据着“C 位”。

外白渡桥

作为中国的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和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外白渡桥地处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界处,因此成为连接黄浦与虹口的重要交通要道。如今,外白渡桥仍横跨苏州河,是南北交通主干桥之一。它承载着老上海的历史文化,也见证着新上海的日新月异。到上海一游,不来外白渡桥吹吹黄浦江的风,有点说不过去吧?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

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短短不到500米的多伦路汇聚了荷兰、西班牙、法国新古典主义、阿拉伯等多种建筑风格,沿路随处可见复古小洋楼和人物雕塑,很适合拍照散步。这个20万平方米的街区内,名人故居、海上旧里、文博街市、休闲社区四大功能互相支持,从一个侧面集中展示了上海一百多年来城市发展的缩影,是海派文化百年沧桑的“活化石”。

李白烈士故居

《永不消逝的电波》是 195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作品,表现我党地下斗争生活。著名演员孙道临在片中扮演李侠的形象深入人心。主人公李侠原型,正是70多年前住在虹口的李白烈士。李白烈士故居是一幢400平米,砖木结构三层新式里弄建筑。1985年11月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5月经修缮后对外开放。故居共有三层:一、二楼为李白生平事迹陈列室,三楼恢复李白生前住所原样,他发报用的电台、发报机、电讯器材工具等。李白故居是虹口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基地。

这两张特别绘制的文化地图(“上海犹太地图”和“虹口影视地图”)来自中犹文化科技交流中心发布的“拾光地图”小程序,“拾光”取“拾取光阴”之意,两份地图都特别邀请“梦工厂”画师绘制,每处建筑点都有详情页面,有语音和文字介绍,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收听讲解。其中“上海犹太地图”选取了10个上海境内标志性的犹太坐标,小程序内置“导航”“打卡”“拍照”三个功能,还包括一段语音讲解,游客可以跟随导航一路行去,了解这些建筑的“前世今生”。中心希望参与者在使用小程序漫步于街道时,能够拾取上海历史中的吉光片羽。

图文综合自@澎湃新闻@乐活虹口


  • 上一篇:一图看懂|上海将建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提升品质品牌和创新能力
  • 下一篇:免费预约!这场国家级艺术盛会奉上一大波公益惠民活动